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我国22处丝绸之路首批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单,甘肃省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5处文物点成功入选。
为了成功申遗,甘肃省采用航拍技术对5处申遗点、近2000余平方公里遗迹保护范围进行了考古勘测与研究。通过筹建监测数据库,对文物点的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气象、空气质量、洞窟微环境、崖体、地下水位、游客流量等8个方面进行了监测。目前,玉门关遗址确定了小方盘城和大方盘城遗存年代、性质,以及古驿道具体位置和走向;悬泉置遗址确认了古驿道年代、规模和走向;锁阳城遗址确定了锁阳城建造年代及性质,以及塔尔寺遗址和古垦区的遗存年代;麦积山石窟开展了壁画、塑像保护工程,已完成20个重点洞窟数字线描图的制作和3个洞窟的保护修复工程;在炳灵寺石窟新发现明代入藏的藏文佛经和较大天然水晶,已在洞窟和重点区域安置超声波驱鸟器进行防鸟。
甘肃省将根据考古发掘成果,实施地表模拟展示工程,建立麦积山石窟博物馆、洞窟模拟展示馆,以文物、图片、数字化虚拟展厅等方式展现石窟精美文物。
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遗申报实行严格的限额制,对各国申报要求也日益严苛。此次公布的“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工作”首批名单,经过6年多严格筛选最终确定。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遗迹,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
3月15日下午,省丝绸之路申遗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在兰州召开。副省长、省丝绸之路申遗领导小组组长张广智强调,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全面完成各项申遗准备工作,确保甘肃省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5处遗产点顺利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张广智指出,丝绸之路申遗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甘肃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转变,推动甘肃省文化大省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形成分管领导亲自抓,有关部门全力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的工作格局;省文物局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促和指导作用,及时解决各遗产点的困难和问题。各地各单位要明确责任,倒排工期,全面、按时完成遗产点本体保护、遗产监测等工作;要多渠道、多方式筹措申遗资金,多形式、多方面营造申遗良好氛围;要以历史的、长远的战略眼光,以“为后人留文物”的思想理念,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申遗点文物保护、环境整治等各项申遗准备工作,迎接今年7月份国际古迹理事会专家的现场考察。(记者 施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