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春分。此时节,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向北方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雨水明显增多,气温逐渐回暖,是春种作物播种、种植的好时节。
但是春分过后冷暖空气活动依然频繁,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还常常出现大风、沙尘等天气。据中央气象台预报,20日,受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黄淮、江淮、江南东部等地气温将下降4~8℃,局部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22日,又将有一股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华北、黄淮等地。20日,江南南部、华南北部有中到大雨,其中,广东西部、广西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并伴有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22~24日,南方还将有一次较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
气象部门表示,目前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冬小麦已返青,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公众出行也需要注意保暖和防沙。
昼夜均 寒暑平
“春分”是反映季节和气候的一个节气。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春分”一是表示昼夜平分的意思,二是表示春天一半的意思。按二十四节气讲,立春为春季的开始,谷雨为春季的结束,春分恰为其半。
七十二候将春分又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下雨时天空会打雷并发出闪电。
春分时气温升高,北方的天气已经变暖。古人认为这个时节“地气已贯通”,也就是冻土层已完全融化,土壤透气性良好,是适合播种的时节。在民间还流传着“惊蛰到春分,下种莫放松”“春分种子普遍抢,有田种在春分前”“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等类似的谚语。现在的农业研究也证明,农作物适合在日平均气温0℃以上的日子种植,并且它们需要在10℃以上的气温下才能积极生长。春分时节,除了高寒的特殊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普遍稳定在0℃以上,所以这个时节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备耕。
春分时节乍暖还寒
春分过后,天气虽然已日渐暖和,但昼夜温差较大,而且仍不时有寒流侵袭,不仅带来大风降温,而且雨水较多,甚至阴雨绵绵。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一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从昨日开始影响我国,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雪;新疆、甘肃等西部地区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南方也出现一次较大范围的降雨天气过程,局地出现暴雨并伴有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鼻炎、流感、肺炎、麻疹等是这一时节发病较高的疾病,所以特别要注意保持卫生,调节室内温湿度,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防范春季农业气象灾害
从春分到立夏这一阶段,长江中下游、黄淮地区也都先后进入了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平均气温基本稳定在10℃以上。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农业生产需要警惕春旱、低温阴雨和倒春寒。
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贵如油”之说。进入3月后土壤解冻,小麦返青;春季作物由南向北播种,如果此时降水继续偏少,旱象就会明显地反映出来。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3月下旬,江南、华南北部降雨较多,局地有较强降水,可能影响整地和播种进度。专家建议,做好江南早稻浸种催芽等备播工作,注意避开低温时段和强降水天气,抓住“冷尾暖头”的晴好天气适时整地、播种;华南已播地区要加强秧田管理,出现降温时要采取加盖薄膜、以水调温等措施防御低温影响,气温较高时要及时揭膜通风炼苗;各地要注意做好库塘蓄水和水资源的调配工作,以保证早稻适时栽插。
倒春寒是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出现温度明显偏低对作物造成损伤的一种冷害,会导致作物大面积烂秧、死苗和果树开花座果率低之灾,其它春种作物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防范倒春寒的危害,就要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要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调节秧田水热状况;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温室蒸汽或无土育秧,保证培育适龄壮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