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很多到延川县文安驿镇大梁家河流域8个村走亲戚的人都会惊奇地发现:一年没来,村路的变化真大!环线四级油路、前马沟到后马沟村的通村路以及梁家河沟口大桥让大家的出行更方便了。
一年里,大梁家河区域变化的不只是道路。8个村全部完成电网改造工程,3个村182户村民的危房进行了全面改造,6个村建成了千亩玉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规划建设农家乐,沟道蓄水处也建起了人工湖、芦苇荡鱼塘;2000多亩果园被纳入标准化管理,广大果农接受技术培训;引进两家大型企业发展生态有机猪养殖。
“2011年我们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才是全市的一半,现在能有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姚书记带领的包扶队帮我们干起来的。”当地老百姓动情地说。从去年3月起,延安启动了“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抽调1366名市、县、乡领导干部每人包扶一个低收入村,一包五年不变。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的包扶联系点是文安驿镇后马沟村,经过调研,姚引良决定“包一带七”,把大梁家河流域8个村子全部带上致富奔小康之路。
延安市“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开展近一年多来,各级干部驻村入户,促进低收入村经济发展、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包扶干部坚持治穷、治散、治愚、治弱相结合,统筹城乡与“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相结合,实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投资到人,集中抓好贫困地区农民新居、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确保贫困村面貌有根本性改变,贫困户能稳定脱贫。
洛川县杨舒乡南湾村土地贫瘠,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延安市市长梁宏贤率领包扶工作队来到这里实地调研,帮助南湾村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按照“近抓养猪,远抓苹果”的产业发展思路,协助村两委会注册成立景园林苹果专业合作社,帮助果农完善“三位一体”建沼养畜设施,去年全村苹果总产值增加了65.1万元,人均增收了近2000元。此外,梁宏贤带领的包扶工作队协调修建了村活动场所和文化广场,完成了4.9公里进村道路硬化工程和新增70多亩耕地的旧村还田工程。
“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不仅仅帮助全市年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45万名群众抓经济谋发展,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延安的广大农村“只见公仆不见官”。
安塞县副县长马志强包扶高桥乡刘塔村,他带领包扶队员分发自己设计的涉及7大类71小项的调查表,请来专家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帮助该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他的努力下,刘塔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少,留在村里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青壮年逐渐增多。村里的一位贫困农民说:“包扶队刚来的时候群众并不看好,可实在没想到他们来是‘真扶贫’、‘扶真贫’,真心实意帮我们哩!”
在这场治穷攻坚战中,延安市各级参与包扶的干部已从最初的1366名增加到上万人。包扶干部把调查研究“贯彻于决策全过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是抓住不放,主动出击。
一边探索办法,一边总结经验,延安市各级包扶干部正在着力建设包扶工作的长效机制。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机制,能使每一名领导干部固定联系一个低收入村,长期帮扶,直至完全脱贫致富;富村帮穷村机制,让低收入村在较短时间内学到富裕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成功做法,少走弯路,共同富裕;“县富民穷”县(区)扶贫资金保障机制,明确规定扶贫资金所占财政支出比例的最低限度,促使财力较好的县(区)强力推进扶贫攻坚。
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说,“包扶低收入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近一年来,延安“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包扶活动共实施产业开发项目1436个,已投入资金16197万元,在抓基础设施建设中共实施项目1352个,投资25704万元。各级包扶干部在自然条件差、无发展潜力的村组确定需要搬迁的低收入村群众近三万户,并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升级晋档”工作,切实加强了农村党员队伍和阵地建设。(记者 白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