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现大风降温降水天气
专家提醒防范对农业生产公众健康的不利影响
4月2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清明节期间,受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自西北到东南将相继出现大风降温和降水天气。气象专家提醒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防范大风降温降水天气对农业生产、公众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此次大风降温降水天气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大风降温明显。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局部地区达10℃~12℃,苏皖等地并将出现晚霜冻。二是降雨范围广,华南江南仍有较强降雨。4日至5日,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西部、黄淮东部、江汉、江淮等地有小到中雨,降水量有8~15毫米,部分地区可达20~30毫米。6日,除新疆北部有小雨(雪)外,北方其他大部分地区以晴为主,南方降雨减弱,部分地区阴天或有小雨。三是部分地区有沙尘。3日至5日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西部、宁夏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天气。
同时,3日至6日,四川南部、云南北部、陕西中部和南部、山西东部和西南部等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其中四川南部、云南北部的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
清明节期间正值踏青和扫墓高峰期,气象专家提醒,四川南部、云南北部和陕西中部等气象干旱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仍偏高,要做好防火工作。南方地区要加强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注意防御局地中小河流可能出现的汛情,强化旅游景区及交通安全管理,需特别注意防范局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灾害。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需注意防范大风、降温天气对春季农业生产、公众健康等带来的不利影响。(记者 冯君)
4月3至6日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 需防御低温晚霜冻害
记者从中央气象台4月1日发布的《全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中获悉,4月3-6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将出现一次较大范围降水和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西北及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局部气温下降幅度可达10~12℃,苏皖等地将出现晚霜冻。陕西中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汉等地冬小麦已开始拔节孕穗,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正值开花期,抗寒能力较弱,较强降温可能对冬小麦拔节孕穗和油菜开花产生影响。5日前后江南北部日平均气温低于12℃,对早稻播种育秧略有不利。
3-6日,江南、华南等地的局部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并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油菜开花、早稻播种育秧和烤烟、蔬菜等生长不利。
专家建议,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油菜产区应采取中耕松土、施肥、灌溉、烟熏、覆盖等措施,积极防范低温霜冻害;江南、华南应采取薄膜覆盖、施肥、保持浅水层等措施加强早稻秧田管理,防御低温危害;江南尚未播种地区需避开低温时段,待气温回升后及时播种。强降雨区注意雨后及时清沟理渠,预防湿渍害;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加固设施大棚,积极防范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记者 孙祎 通讯员 钱永兰)
【科普阅读】
认识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指的是发生突然、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强烈对流性灾害天气。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有几公里。生命史短暂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它常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它常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强对流天气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种天气破坏力很强,它是气象灾害中历时短、天气剧烈、破坏性强的灾害性天气。世界上把它列为仅次于热带气旋、地震、洪涝之后第四位具有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
遇到大雨或暴雨天气如何防御?
如果遇见下大雨的天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御:
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4.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准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