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北方湿润化生态质量渐好 西南干旱频 植被覆盖变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4月06日 08时53分   来源:气象局网站

    生活在北方的人们享受湿润气候带来的滋味,习惯了潮湿气候的西南地区的人们为干旱而犯愁。记者近日从国家气象中心了解到,自2000年以来,我国北方气候呈湿润化特征,生态恢复;西南地区气象干旱频发,生态质量下滑。

    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毛留喜告诉记者,根据气象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国气象条件有利于植被生产力和覆盖度提高,全国植被覆盖度增加超过1%,生态质量逐步改善。以2012年为例,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69.3毫米,较常年偏多6.3%,加之气温接近常年、水热匹配较好,森林、草地、农田等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积累和功能提升,生态质量偏好的面积较2011年增加13%。

    “西北及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和湿润指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毛留喜介绍,自2000年以来,这些地区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3.4毫米。由于水分条件改善,这些地区植被覆盖度近10年增加1%,净初级生产力平均每年增加4.6克干物质量/平方米。

    青海、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陕西北部等地实施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退牧还草、围封禁牧休牧、京津风沙源治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植被生产力显著提高,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植被生态服务功能增强。

    由于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自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暴发的沙尘天气过程次数呈下降趋势。其中,2000年至2007年,年均沙尘天气过程14次,而2008年至2012年,年均沙尘过程减少为10次。

    但是,我国西南地区自2000年以来年降水量和湿润指数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平均每年减少8.9毫米,湿润指数每年减少0.0039。尤其云南减少趋势更加明显,年降水量平均每年减少18.9毫米,湿润指数每年减少0.0067。

    毛留喜举例说,2006年的川渝特大干旱、2010年百年一遇的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及随后连续的川滇冬春干旱,导致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变差,生态质量出现下滑,净初级生产力平均每年减少1.8克干物质量/平方米。

    “由于气象干旱频发,西南地区植被恢复缓慢,水库水位下降,水库蓄水能力减弱速度加快。”毛留喜说。 (高琳)

 
 
 相关链接
· 湖南局地现大暴雨 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拉响21次
· 气象局:冷空气挥师南下 南方雨水预计6日收尾
· 气象局:大风降温持续 华南等注意防范暴雨强对流
· 气象局加强地面观测自动化业务试点评估培训
· 清明节江南阴雨寡照 北方农田注意蓄水保墒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