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赵克志、陈敏尔、王富玉率团在浙江省学习考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4月13日 10时00分   来源:贵州日报

    从上海到杭州近200公里,高速动车只用了50分钟;

    从一张白纸白手起家,发展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城市新“客厅”,钱江新城只用了8年时间;

    从12个人开始创业,到拥有员工2.4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1.1万亿元,阿里巴巴只用了13年时间;

    从做建材到做动漫,中南卡通从亏损到盈利,用了10年时间。

    ……

    时间是有分量的。杭州这座被马可·波罗赞叹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一度位居中国省会城市经济总量第二把交椅,如今正在为转型升级、实现新的华丽转身积蓄力量、艰苦努力。

    浙商是有分量的。从代工到自创品牌;从融资难到金融创新;从虚拟经济再回归到实体,总有一颗颗不“安分”的创新心,总能吸引全球的眼光。

    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的浙江,走出了精彩的“赶”,也正在引领精彩的“转”。

    4月10日至11日,在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等先后陪同下,省委书记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率领的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在浙江省学习考察。

    马不停蹄、目不暇接,浙江的新经验让代表们感慨良多。在浙江考察期间,省委书记赵克志对学员们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要深刻认识贵州的发展不能超越更不能滞后于所处的发展阶段。通过学习考察,准确把握和清晰认识省情和贵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在这个阶段我们如何加快发展。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全省确定发展战略和既定工作方针抓好落实。第二,要加深对产城互动的理解。既要重视城市的建设,又要重视产业的培育,从实际出发,抓好“5个100工程”建设。第三,要更加重视创新和转型。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加快转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第四,要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技术再创新:

    点燃梦想 引领转型

    10日下午4时22分,阿里巴巴集团总部在线数字监控大屏幕吸引了贵州党政代表团代表们惊喜的眼球。这一刻,1000多万家商家正在在线商务洽谈。淘宝贵州特色馆去年开馆以来,今年1至4月间交易额上升了4.5倍,增速全国第一,白酒、茶叶等大量特色产品通过这个平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淘宝网、支付宝、天猫、一淘、聚划算、阿里巴巴云计算,这些为全世界耳熟能详的品牌和概念,源自1999年12名年轻创业者的梦想。如今,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拥有2.4万名员工,带动就业1800多万人,淘宝网和天猫平台的交易额去年突破了1.1万亿元,今年预期还将有50%以上的增长。

    转型要靠技术。新技术照亮梦想、新技术引领创新。

    阿里巴巴集团“阿里小贷”业务的创新,为大批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集团理念得到发扬。基于强大精确交易数据基础之上的阿里云计算,在电子商务领域一枝独秀,正在广泛运用到“智慧制造”新领域。

    海威康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内,棍型模拟、半球模拟、一体化标清网络、红外网络等监控系统以及智能交通系统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最核心的是,这些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家企业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也是国内中小板市值第一的企业,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转型也要靠坚守。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坚守自己的梦想。这是一家从建材行业转型而来的文化创新企业。在中南木材、中南钢构、中南装饰等业态做得风风火火的时候,企业决策者们以极其敏锐的眼光,投资动漫产业,埋下了一颗“转型的种子”。代表们参观了企业原创立体电影,幻影成像技术展示,卡通文具产品,《天眼》、《魔幻仙踪》、《郑和下西洋》等动漫作品。最让代表们感到敬佩的是,中南集团10年前转型发展,中南卡通去年才开始盈利,2012年实现利润60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亿元。企业“飞行影院”10分钟左右的数字产品,可以卖到60多万美金。如今,企业已经拥有“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内出口量最大的、首批国家重点动漫企业、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众多荣誉,产品在76个国家落地播出。坚守后的成功、转型后的喜悦,写在了企业负责人灿烂的脸上。

    随便做一个楼盘就可以实现亿元利润,但中南集团为文化产业这一个亿守了10年。贵阳市市长李再勇十分钦佩这份坚守,不失时机地同企业负责人交换名片、沟通合作事宜。李再勇在接受采访时说,从阿里巴巴和中南卡通的经验来看,先进地区的企业家对创新动力的认识、对人才资源的运用、对转型机遇的把握,既敏锐、又到位。思维的改变和创新,是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转变思维,就能改变自己;创新思维,就能发展自己。

    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廖飞在学习考察中始终在琢磨技术创新。他说:“这一趟没白来,我对新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刻。针对黔东南州民族民居不隔音、不防火、不保暖的缺陷,我们要利用新技术、结合危房改造,加快民居建设升级。”在手机上,廖飞正在不断修改“中国传统苗侗民居工厂化建造”的考虑和初步方案。他说,工厂化生产民居,只需要一天时间就能组装完毕,用工业化的办法,保护了民居,提升了老百姓生活品质,这项工作非常有价值,也有400亿元左右的市场,目前企业的回应非常积极。而这些想法,都是在此次长三角的学习考察中进一步得以完善的。

    城市再升级:

    产城互动 生态一流

    杭州的产业在转型,城市建设也在升级。

    钱塘江畔的钱江新城,是杭州人引以为傲的“城市新客厅”。这座杭州“城市东扩”的新城,具有世界水平的规划体系,体现了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融合了杭州深厚的地域文化。其中央商务区,产业云集、楼宇经济发达。

    钱江新城更是极大强化了生态功能,以“环境立城”为战略,引水入城、引景入城、引绿入城,打造了一个“生态型绿色CBD”。核心区的“城市阳台”,大部分悬空于水面,融合于钱塘江边的绿化带上。

    代表们感慨,杭州本身就是一座生态城,美得醉人。新区建设,不仅实现了更高层面上的产城互动,还打造了更为优良的生态环境系统,真正做到了宜居、宜业、宜游。

    这样的城市,老百姓幸福指数很高。在城市规划展示馆,代表们沿着“宋文化”的足迹,充分感受到了杭州的文化底蕴。在2009年10月开放的“市民之家”,设立了办事、互动、资讯三大服务平台,131个窗口可以办理339个事项。生活品质之城,名不虚传。

    不仅是城市。在乌镇,桥连桥、水连水,安静恬谧、惬意自然。深厚的文化、浓郁的特色,精细的小城镇打造,让这里成为全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每年600多万游客慕名而来。正在建设的乌镇大剧院还没有完全竣工,下半年首场演出的门票已经售罄。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纸和笔已经跟不上快节奏、大信息量。代表们拿出手机、相机,不停地拍。在车上回放,到房间又细细整理。

    我省正在精心打造100个特色小城镇。省建设厅厅长张鹏学有所思。他说,思想认识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眼界思路有多宽,我们的城镇化道路就能走多宽。钱江新城的国际化视野和规划是核心,我们应将其成功经验学透、用好。乌镇的建设,绝不是短时间内打造出来的,也紧紧依靠了规划引领。我们应该吸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更加重视规划,让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做一个、成功一个。

    农业再升级:

    企业化运作 工业化生产

    萧山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内,浙江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利用新技术,推动新的农业转型。

    数不清的瓶瓶罐罐内,与比利时德鲁仕、荷兰瑞恩、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校紧密技术合作的新品种正在孕育。生产车间内,自动播种机正在育苗盘上播种,已经培育好的花卉、蔬菜幼苗正在装箱,准备发往韩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以及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科技振兴农业,创新改变生活。这个由民营企业主导的农业科技园,响亮地提出了“建设世界级农业硅谷”的口号,每年提供优质商品种苗5亿株,间接带动农业产值200多亿元,培训农民近6万人。

    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这个农业园区科技化程度很高,真正实现了按市场需求发展、规模化生产。他说,对照这个园区,自己对建设100个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信心十足。随着贵州基础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天然具备的气候及生物多样化优势将集中释放。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学习,找到走向市场的路径、办法,运用市场化手段、工业化理念、产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产业、草地畜牧业、核桃等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尽快发展起来。叶韬高兴地说,在长三角学习考察期间,就有不少“神通广大”的企业家找到自己的手机号码,主动联系和洽谈。回去以后,我们要狠狠地干,坚信贵州农业现代化一定能够率先发挥后发优势,率先实现重大突破和后发赶超。

    看得越来越多,心里也越来越有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李保芳说,通过考察学习,对几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明晰了。贵州的发展还需要继续加速,必须奋起直追,义无反顾。工业快,小康才能快,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按照“四个一体化”方向,下大气力推动工业快速发展。做大贵州经济总量,产业升级很重要,只有升级、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记者手记

    企业强 百姓富 生态美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一流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东方品质之城。

    谈商人,必提浙商。勤奋务实、敢为人先、抱团奋斗、恪守承诺、永不满足,是宝贵的“浙商精神”。

    论创新,难忘浙江。“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是创业创新的文化。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曾经引领了中国“赶”的速度,现在也在引领中国“转”的速度。绿色速度、转型速度、创新速度,正在催生这片土地爆发更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企业强、百姓富、生态美,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何做到这一点,看看杭州,看看浙江,我们了然于胸。看到别人的美好,增强的是我们的自身动力。城市的品质需要我们精心守护和打造,浙商精神、创新精神需要我们用心感受和学习。

    20万浙商已经在贵州大地投资兴业,和这片深情的土地深度融合。但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加开放,打造具有绝对吸引力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家和贵州各族人民一起打拼,为企业强、百姓富、生态美而努力。

 
 
 相关链接
· 贵州省党政代表团上海考察侧记:再砺贵州赶超志
· 浙江贵州举行经济社会发展交流会 共商互利合作
· 浙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在杭州举行
· 贵州面向长三角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 上海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座谈会在沪举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