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广西实施三大清洁行动力争改变农村脏乱差环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04日 08时53分   来源:广西日报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在广西铺开后,声势浩大。

    “这是广西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新风工程、作风工程。”5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丛非常坦率地指明,“这不是刮风式运动,不增加群众负担,更不做表面文章,而是为了大家的切身利益,从解决环境问题入手,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让广西山更青、水更秀。”

    从各方政策和行动看,乡村是重点,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是三大重头戏。“因为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尤其是农村环境脏乱差、生活污水横流、垃圾围村堵河现象堪忧。不改变农村环境现状,就无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伟权说。

    那么,三大专项活动有哪些内容?目标是什么?如何推进?

    5月3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环保厅、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介绍。

    清洁家园:消灭“垃圾围村”

    观 察:

    垃圾围村已经太普遍,几乎是农村景观的“标配”之一,令人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据测算,广西每天产生农村垃圾约1.63万吨,清运量仅0.34万吨,这意味着有80%的生活垃圾随意堆弃,从而恶化生态、危及健康。

    之所以垃圾围村,除发展水平制约之外,主要是设施匮乏、清扫无人、管理无规、保障无力、文明养成任重道远。

    吴伟权表示,农民群众对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要求非常迫切。集中人力物力清扫顽疾,既能建设宜居村屯,也是民心所系、民生之需。

    目 标:

    力争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75个县市“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区域内乡镇中转站建设,在1000个村屯开展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试点。2014年末,完成2000个村屯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全区城乡结合部的村屯、沿江沿河沿路和景区周边乡镇和村屯,建制村和50户以上的中心村,将村村配、建有垃圾桶(池);实现以县城为中心的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集运处理20公里范围内的全覆盖,其他区域垃圾清运处理的基本覆盖。

    推进措施:

    全面清扫村庄内部及周边、房前屋后垃圾,清除整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让柴草码放整齐,农具、物料堆放有序;清扫庭院卫生,动员群众自行拆除废弃不用且濒临坍塌的杂物房、牛栏猪圈及残墙断壁。

    大力引导农民倾倒垃圾入桶进箱,引导农民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户前三包”责任制,建立村屯保洁员队伍,建立分级负担、各尽其责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养成文明新风尚,让清洁家园变成自觉行为。

    采用包括生物处理、有机物堆肥处理、沼气池处理、无机物填埋等方式因地制宜处理垃圾。距市县垃圾填埋场、焚烧厂20公里内的乡村,采用“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方式处理垃圾,较远的乡村采用“村收镇运片区处理”的方式处理。

    每年选择约1000个村屯推进综合示范村屯试点,配套建设村屯道路、排水沟、垃圾池、农村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绿化美化。

    清洁水源:消除“污水横流”

    观 察:

    畜禽粪便乱堆、污水横流,其混合物随地可见、臭气刺鼻,尤其是冬季的雨天,往往让人无法“下脚”。今年开始,这些无处不在的污水,将成重点治理对象。

    目 标:

    两年内创建1000个左右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成投运一批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使垃圾围河堵塘、村庄污水横流、养殖粪污乱排乱放状况得到初步改变,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群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

    推进措施:

    清洁乡村水体。对乡村小河流、小溪流、池塘、水井、沟渠等堆积和水面漂浮的生活垃圾进行全面、彻底清理,清理村庄禽畜粪堆,清理污染严重的池塘、沟渠沉积污泥,疏通排水,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和改造,因地制宜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规模化养殖污染源排查,坚决取缔对饮用水水源地有污染隐患的各类排污口以及工业危险废弃物堆场、生产养殖等污染源。

    治理村镇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粪污。在自治区规划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区域实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项目,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规划建设养殖小区,实行粪污集中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家庭畜禽散养粪便、污水全部进入沼气池处理,使乡村水环境质量保持在三类水质以上,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清洁田园:清理“地头垃圾”

    观 察:

    目前,自治区耕地保有量6300多万亩,农村人口3000多万。为增加土地产出率、提升农产品产出量,秧盘、地膜和农药化肥等现代农业物资用量越来越大,更带来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废弃物。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生产习惯,一些地方农药瓶、包装袋、地膜及残留秧盘随处乱扔,加上用药用肥不当,造成了局部地区田间地头产生相当严重的“白色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

    目 标:

    到2013年年底,城乡结合部、大镇大村周边、主要道路两旁、主要河流两岸等生产基地的田间生产废弃物得到基本清除,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面达50%以上。到2014年年底,清洁田园活动基本覆盖其他区域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标准示范园等生产基地,并向其他村屯扩展;进一步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面达70%以上;建立完善文明村规民约,农民群众清洁田园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机制。

    推进措施:

    清理面上垃圾,广泛开展“田间地头随处捡”活动。城乡结合部、大镇大村周边等地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重点区域。将在插秧季节集中清捡废弃塑料秧盘;田间施肥、用药季节集中清捡化肥、农药包装物;覆膜作物收获季节集中清捡废弃塑料薄膜。

    之后从重到轻、由点及面,从人口密度大地区向人口稀少地区推进,从规模生产地带向分散生产地带推进,从村庄周边地块向远离村庄地块推进,全面清捡生产垃圾。通过顺手捡,捡出一片清洁田园;通过时常捡,捡成一个好习惯。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引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减少化肥用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提高农业“三废”资源化利用水平,通过这“两减一控一提高”,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力争在干净美丽的田野上种出更多更好而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记者 莫艳萍 本报实习生  阎攀)

 
 
 相关链接
· 广西博白遭受强降雨袭击 启动应急措施抢险救灾
· 国家林业局定点帮扶广西8县 先后派34名干部蹲点
· 广西曝光18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要求督办整改
· 水泥绿色制成技术使广西节能减排与企业增效显著
· 广西14个市全部实现2012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
· “清洁乡村”展现美丽广西 清洁家园、水源、田园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