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上的演讲
(2013年5月10日 维思里安大学)
王伟光
各位专家、学者:
两年前,中美两国学者以“传统”为主题,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两年后的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维思里安大学,以“启蒙”为主题举办“第二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这是两国学者为推动中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交流,共同搭建的一个重要平台。自从2010年5月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在北京成立以来,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道已经成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相信,由中美两国学者共同推动的中美人文社会科学对话、交流与合作,必将为进一步增进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做出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论坛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就这次论坛的主题发表三点意见,与各位专家做个交流。
一、启蒙运动的历史价值
发端于17世纪的启蒙运动,是由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文化和社会解放运动。它高扬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神学、反迷信、反教会的旗帜,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它倡导民主、平等、自由的观念,为欧洲发展、北美独立,以及西方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思想引领;它所倡导的一系列具有启迪意义的社会政治原则、价值观念,至今仍发挥着广泛的影响,仍是人们向封建专制、独裁统治、愚昧势力宣战的思想武器。三百余年的实践证明,启蒙运动将以伟大的思想解放、社会进步而名载史册。
毋庸讳言,任何一次伟大的思想变革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本质决定了它不可能转化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不可能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和国家。启蒙运动以来充斥着血腥历史的资本扩张、世界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严重对立表明,“这个永恒的理性实际上不过是恰好那时正在发展成为资产者的中等市民的理想化的知性而已”,“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这是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科学判断。单纯依靠启蒙思想不可能带来世界的进步与和谐,而一些自以为在道德、文化和意识形态上高人一等的启蒙教师们只会加剧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鸿沟。在启蒙运动爆发三百年后的今天,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同步进行,人类的交往联系日益紧密。在这同一个“地球村”里,人类既要共同应对生态破坏、能源危机、恐怖主义等一系列挑战,也要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又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条件,肩负着不同的发展使命。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客观现实,决定了任何一种特定的时代和地域经验都无法转化为普世经验,任何一种特定的文明都无法遮蔽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任何一种特定的社会发展模式都无法规制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历史途径。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也没有唯我独尊的现代化范式。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多元现代性的世界体系,已是大势所趋、历史所向。和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伟大思想一样,启蒙思想,能给人们提供的只是历史的启迪,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现成方案。
今天我们讨论启蒙,并不是要否定启蒙运动的思想成果,而是要在当今世界,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站在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的制高点,对启蒙本身进行历史性的、批判性的反思,对启蒙运动的思想遗产进行重新审视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总结和归纳启蒙运动以来的思想成果,在对话中求同存异,在互惠中取长补短,最终建构起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合乎人类发展趋势的现代思想体系。
二、启蒙的中国经验和历史选择
每一次对历史的深入反思,都会给人们提供新的教益。
当欧洲和西方的启蒙运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中国并没有置身事外。在17、18世纪的欧洲,中华文明得到前所未有的传播,在一些国家形成了长达百年的“中国文化热”。中国传统思想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的汇流,为启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借鉴。尽管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一些启蒙思想家对旧中国的专制政体抱着批判态度,但伏尔泰、莱布尼茨、霍尔巴赫、魁奈、歌德等一大批欧洲思想家,都曾热情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伏尔泰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没有在其中发现任何别的东西”,“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最值得人们尊敬的时期,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则的时期,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被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理想化了的中国文化,成为批判专制、独裁,呼唤社会进步的重要理论武器。
而与此同时,18世纪的中国,也出现一系列社会转型的重要迹象。在中国东南和华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发达,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萌芽获得发展,对于旧的社会制度出现变革倾向,个人自由有了扩大,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放松并走向法制化;社会观念发生巨大变迁,程朱理学在知识界的独尊地位结束,以追求个性自由为特征的新文化出现并得到传播。可以说,18世纪的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然开启了中国本土的近代化历程,正如中国已故领导人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思想变革,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原始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
19世纪中叶以后的中国,曾长期在启蒙与救亡的道路上艰难行进。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对西方列强侵略、争取国家独立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独立、富强和社会进步的奋斗史。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到改良政治制度的戊戌维新,再到以西方典章制度为范例的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不体现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并力图运用于中国实际的探索历程。然而,这些努力无一不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仍在黑暗中苦苦探索。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中国历史证明,要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扫除封建主义的残余,真正改变中国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局面,不能一味照搬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启蒙”模式。如果缺乏立足中国历史与国情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永远是无法实现的“自我臆想”。中国人正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半个多世纪的反复探索中明白:中国的发展,不但要继承启蒙思想的精华,而且要努力探索自己的解放道路。正是在这一特殊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选择了中国特色的前进方向和正确道路,中国的面貌立即为之一新。
三、中国梦和面向未来的启蒙研究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五四运动,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巨大变革,为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何继承和超越启蒙,如何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和实践资源。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也是启蒙思想的坚定发扬者和超越者。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站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立场,用唯物辩证的眼光,以开阔的胸怀,看待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在历史与现实、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结合中,努力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专制,努力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的现代政体,就充分汲取了西方国家,包括启蒙运动的思想资源。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由、民主、公平、正义、人权、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古老的中国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华民族的复兴正在成为现实。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反复强调“中国梦”,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在我看来,习近平主席所阐述的“中国梦”,不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期望和追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要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升华,做出自己独到贡献的强烈愿望。因此,“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现代科技、现代市场,特别是信息技术,正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影响着人类共同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史”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正在得到真正实现。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今天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启蒙思想的精华毫无疑问需要继承与发展,而其他民族的文化资源也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国际学术界应该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理性的态度,更加科学的方法,努力建构一个真正具有全球意义的文明对话与交流平台。
围绕启蒙思想研究,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启蒙。启蒙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为当代社会思潮提供了直接的重要的思想资源。正如恩格斯所说: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十八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然而,启蒙思想毕竟是17、18世纪的历史产物。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术界应该认真总结这三百年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认真进行抽象和概括,用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成果将启蒙思想和精神推向前进。例如,启蒙思想产生于欧洲,不可避免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如果要成为一种具有更加广泛影响力的世界思潮,就应该充分吸收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资源。
第二,以辩证的眼光对待启蒙。和任何伟大的社会思潮一样,启蒙思想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启蒙思想也存在种种局限性,对这些局限性,我们不但要重视,而且要高度重视其在社会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弊端。例如,在强调个人权益的同时,我们同样要关注集体的利益;在重视理性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道德的价值与尊严;在一些国家、一些利益集团在世界各地到处推销启蒙思想的时候,我们要重视隐含在其背后的文化霸权心态和狭隘的利益诉求。
第三,以平等的眼光对待启蒙。不要把启蒙看成高于其他民族思想和文化的一种特殊社会思潮,不要人为地强加给启蒙以独特的道德优越地位,不要赋予启蒙思想以它不能完成的使命。启蒙确实具有世界影响,但它只是人类古往今来具有世界影响的众多思潮的一种,它承担不起解决所有民族发展问题的重任。理性、自由、平等、人权这些自启蒙运动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现代文明要素诚然需要得到重视,但也要看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这些要素的理解不尽相同,而这些要素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表现方式也各具特色。那种简单地用欧美文明标准来苛求其他民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全球文化研究和文明对话中,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唯一理性和正确的选择。
各位学者:
我们正面临着人类有史以来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变革。人类的未来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前人留给我们的思想资源,在总结中获得智慧和启迪,在对话中达成共识。我相信,此次围绕启蒙问题进行的学术讨论,一定会激发中美两国学者展开更加深入的沟通和互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对话交流、切磋砥砺,对于促进认识的深化,建构更加合理、更加和谐的国际秩序,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位哲学工作者,我期待这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衷心期盼,东西方文明的对话犹如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一个梦想照亮另一个梦想,最终照亮我们整个人类世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