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上方山、周口店、云居寺一路驾车进入十渡河谷,公路路面平整干净。在十渡景区与外界沟通的必经之路——涞宝路千河口桥,双车道桥面沟通两岸。5月29日,探访了部分“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损坏公路桥梁恢复重建工程。市交通委路政局介绍,256项县级以上水毁恢复工程已完工219项,在施33项,完成投资5.3亿元,其余4个项目将在2013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其中,19座水毁桥梁6月全部恢复通车。
重建桥梁提高抗灾级别
2012年“7·21”特大自然灾害之后,涞宝路千河口桥这座漫水桥被洪水完全冲毁,造成周边万余人出行困难。如今,新桥已经铺架完成,红白相间的桥栏排成溜儿,黝黑的柏油路上车流井然。桥下是干涸的河道。
除了这里恢复通行,房山区通往十渡、野三坡等旅游景区交通要道的三渡至十渡漫水桥、十大路前头港桥、大沙地桥等均已修复重建。全市19座水毁恢复重建桥梁项目已完工15座,未完工的桥梁分布在房山和怀柔。预计6月底以前,这些桥梁都将恢复通车。
市交通委路政局介绍,与以往修路架桥不同,此次灾后公路恢复重建还提高了抗灾级别。其中,县级以上桥梁均提高为公路1级标准,可抵御百年一遇的灾害。
山区公路个性化防洪
山区公路根据具体情况,新增了个性化防汛设施。市交通委路政局介绍,一些易发生地质灾害的路段,增加了警示、照明等设施;路面损毁较轻的路段,增加了边沟、管涵等排水设施;局部路段路面冲毁、损失较大的,在按现行标准、规范恢复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局部纵横坡指标,增大局部曲线半径,加固、加宽路基,提高了结构强度。
此外,交通部门还根据公路等级对河道进行水流冲刷特性分析,疏浚河道,提高排水能力。一位负责人透露,“为提高重建道路桥梁设施的抗灾级别,在设计阶段就加强了结构强度等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还有针对性地增加防护工程,提高抗洪水冲刷能力。”
4项水毁工程尚未开工修复
市交通委介绍,目前尚未开工修复的水毁工程项目共计4处,其中怀柔京加路K84+000边坡滑塌抢险工程、怀柔中高路宰相庄泵站改造工程、房山涞宝路等17条道路水毁绿化工程招标,预计9月底完工;门头沟石担路泵站改造正在进行前期征地手续,预计2013年底完成主体工程。
另外,55项积水点治理工程已完工27项,在施26项,未开工2项分别为中高路安各庄村公铁立交桥K7+300宰相庄泵站和门头沟石担路K7+200石担路泵站,预计汛期前完成52处积水点治理,2013年底完成剩余3项。
相关新闻
房山121项县级以上水毁公路恢复项目完工
2012年“7·21”特大自然灾害给房山区公路桥梁带来较大损坏,县级以上公路14条道路阻断,6座泵站积水严重,16座桥涵主体结构损毁。如今,121项县级以上公路恢复项目已经完工。
按照恢复重建计划,房山区水毁恢复工程共计133项,总投资3.6亿元。未完成的工程中,3座桥梁主体正在附属工程施工,6月初完工;6座泵站即将完成;1项积水点治理工程6月中旬完成;1项绿化工程预计6月底完成。
房山公路分局介绍,除县级以上工程外,房山区乡村公路水毁恢复工程共计321项,已分三批开工建设318项,目前完成44项,修缮76公里,2013年内完成恢复重建工程总任务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