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中,有总后卫生部提供的一组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献血总量接近1000吨;2009年,全军和武警部队30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2011年,创下40万人次献血的纪录;2012年,献血人数又攀升到42万人次……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用热血铸成一座大爱丰碑!
应急献血的坚强盾牌
2012年全国无偿献血表彰会上,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总会的相关负责人对部队献血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第16集团军为满足医院应急用血保障,确定了两个团级单位常年担负应急用血预备队,每年主动与驻地部队献血管理委员会联系,做好与两个军队血站的协调工作。近两年,该集团军提供应急采血40余批次,缓解了驻地医院紧急用血难题。
北京卫戍区建立献血及采血工作的信息反馈渠道,根据部队性质、任务及临床用血需求,及时调整献血实施计划,为缓解“血荒”作出了突出贡献,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部队”。
近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为献血工作建立起组织管理、法规制度、采供血机构和监督监测四大体系,成为全国各地紧急用血的坚强后盾——
2010年,广东高州发生特大洪灾,第41集团军官兵一边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一边参加无偿献血。2010年11月,广西血库告急,各大医院血源不足,部分救命手术无法进行,该集团军1700多名临近退伍老兵再次挽起了袖管。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一次次危难关头,人民子弟兵一次次挽起袖管,用滚烫的热血为受伤群众带去第二次生命。
官兵争当献血先锋
刘娜,成都军区某部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她身边的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个羸弱的女孩竟然是献血“战场”的一名尖兵。
9年来,她累计献血达51600毫升,献血总量相当于自身血液的20倍!成都市一位爱心大使说:“刘娜是成都献血的一面旗帜!”
“我是一名军人,献血救人更要走在社会的前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她言辞恳切地说。
刘娜的话字字铿锵,代表着人民子弟兵献血为人民的强烈心声。千千万万个刘娜这样的普通军人,在献血的特殊战场上勇当先锋,默默践行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南疆军区汽车修理班班长赵永垒,入伍10年先后26次无偿献血,期间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新疆分库,成为捐献骨髓干细胞的志愿者。
第二炮兵某部车站站长冉彦雄,15年来先后利用休假、学习、执行任务的机会在全国10多座城市无偿献血。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109隧道抢通过程中,刚献完血的他两次晕倒在救灾一线。
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创伤外科主治医师黎斌兵,14年无偿献血从无间断。一次,刚做完一台持续13小时手术的他接到血站急需用血通知后,二话不说赶到血站参加献血。
鲜血激荡社会正能量
在第四军医大学,活跃着一支自发组织的50人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中有学校领导、机关干部、教师学员、医护职工。这支队伍既是献血生力军,也是献血宣传队,每逢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日等,他们都会印制宣传资料,分发到各基层单位和广大市民手中。鲜血流动激活社会正能量。近年来,从将军到士兵、从干部到战士、从机关到基层踊跃报名献血的新闻,经过各地媒体深入报道后产生强烈反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自愿者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
“感谢人民子弟兵,让人间充满了爱,让失血的生命重获生机……”这是去年“八一”建军节,北海市中心血站致驻地全体子弟兵的一封信。像这样的感谢信,部队每年都会收到不少。
去年,在全国无偿献血表彰中,军队18个军以上单位被授予“无偿献血先进部队奖”,5个单位获得“无偿献血促进奖”,233名个人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10名个人获得“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