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上海市203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市民避暑胜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03日 10时44分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8月2日一早,家住长宁路的张老伯来到离家不远的周家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始自己一天的“避暑生活”:翻翻当天的报纸;接着到影音室看场免费电影;下午边喝茶边听书,和老“搭子”聚聚、聊聊家常。“家门口的社区文化中心老适意格,高温也不怕!”张老伯笑言。

    尽管今年暑期申城遭遇了罕见的高温天气,但全市20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担当起“风凉屋”,主动延长开放时间,积极策划活动,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让居民享受文化的同时享受清凉。

    延长开放时间

    上午8点半不到,杨浦包头路上的殷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便热闹起来,不少祖孙结伴而来,小的一头钻进图书室,老的则找搭子在棋盘上“杀一盘”。工作人员胡文婷说,中心的正常开门时间是早上8点半,但为了方便市民避暑,他们几乎每天提早半小时到岗,打开空调、打扫好卫生,让早到的居民感受习习凉风。

    主动延长开放时间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真不少。从市文广局获悉,7月以来,全市有5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把开放时间从往常的8小时延长至11个小时以上。静安区的南京西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金山区的山阳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每天清晨提早1到1个半小时开门。另一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则根据居民需求,选择晚打烊,比如徐汇区的凌云社区和闸北区的临汾社区两家文化活动中心都在晚上10点才关门。

    文汇报记者采访发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延时服务颇受市民的欢迎,尤其满足了上班族的需求。家住浦东博兴社区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以往,下班到家6点多钟,吃完饭想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逛一圈,但已经关门了。在延时之后,他和家人没事常去家附近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转转,还结识了不少新朋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我们中青年来这边聊聊天也蛮好。”陈先生说。

    提供人性服务

    开放时间延长了,服务也要跟上。石门二路街道办事处沈云宇发现,连日高温天,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居民不减反增,人数比以往多了50%以上,这对中心的运作是不小的考验。为此,中心特别准备了紧急预案:“我们的常备药箱里增加了风油精、藿香正气水和麝香保心丸等防暑药品,工作人员也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另外,对于经常来中心活动的老人孩子,我们都会保留其家庭地址和家人的联系电话,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及时通知到家人。”

    记者获悉,不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都及时增加提供免费茶水的设备,以及预防中暑和蚊虫叮咬的小药箱,还特别为特殊人群准备氧气袋,关键时候都能派上大用场。

 
 
 相关链接
· 上海提出制度性安排意见 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实践
· 上海市人保局:申办上海居住证社保需缴满半年
· 上海:阶梯水价8月起实施 第一阶梯覆盖85%用户
· 上海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解决四风突出问题
· 上海:2013年夏天已有10余人非职业性中暑死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