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广东经济“半年报”显示,在花大力气谋发展、调结构、促改革的同时,广东惠民生这门功课一点没有落下。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11类民生支出完成2224.73亿元,同比增长24.34%,高于支出平均增幅6.98个百分点,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为66.31%,较去年同期提高3.72个百分点。10件民生实事方面,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839.6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3.28%,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不仅是“真金白银”投得多了,广东保障和改善民生更重视练好“内功”。一方面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另一方面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民生广东”建设再迈大步。
加大投入民生支出增幅高近7个点
改善民生要落实到真金白银上。正如省委书记胡春华所说,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落到实处。
2012年广东经济运行遇到较大困难时,全省上下仍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民生支出,因此当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财政收入传出可喜信号时,广东民生工作更见进步。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83.57亿元,同比增长16.3%,远高于全国7.5%的同比增速。相应的,上半年全省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11类民生支出完成2224.73亿元,同比增长24.34%,高于支出平均增幅6.98个百分点,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为66.31%,较去年同期提高3.72个百分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群众反映强烈、解决呼声最高的“热点民生”的重视。2011年开始,省政府开始每年集中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好10件民生实事。当年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达到1195亿元;2012年投入资金逾1649亿元;今年上半年也投入839.6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53.28%,快于时间进度3.28个百分点,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在就业方面,面对国务院就业水平不滑出“下限”的要求,上半年全省扶持创业4.9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9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培训劳动力30.6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49.6%、79.2%、55%和51%。
练好内功收入物价增幅一快一慢
除了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建设“民生广东”还须着力练好“内功”。
一方面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一方面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收入和物价这一快一慢的变化不仅提振信心,更是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求。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2.1%,涨幅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比2012年全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4%。
而收入方面,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8.4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528.2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收入多了,物价稳定,老百姓自然更敢花钱了。惠民生的努力不仅转化为老百姓越来越鼓的荷包,更转化为消费市场的日益畅旺。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17.18亿元,同比增长11.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应对挑战保障改善民生要求加快发展
当然,在看到上半年惠民生实效的同时也须注意到,广东虽然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第一财政大省,但广东也是第一人口大省,人均财力摊薄后在全国却排名靠后。
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人均财政收入才1218元,排在全国第20位,如果剔除深圳更下滑至第27位,距离江苏的5082元、浙江的4037元差距不小。因此,“富广东,穷广东”的问题不仅是广东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的写照,更直接关系到各项民生措施是否有钱落实。
应对这一问题,不仅要求广东根据复杂的省情,结合不同人群的需要来改善民生,更要求广东、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缩小区域、城乡间差距,以新的增长极驱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财政收入的持续提高。
此外,2013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年全省民生预算支出536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1%,首次超过七成;而上半年2224.73亿元的完成支出和66.31%的支出比重仍稍显滞后,下半年仍须加快民生支出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