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认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世界来保障自己的全部能源供给,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在于各国相互间的信任与合作。
论坛的研究报告中提到,化石能源是可耗竭的,但目前为止,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还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产量下滑现象,深海油气、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步发现和投入商业化生产显示出投资与技术突破对于保障能源供给还有很大的空间。在未来的20年至30年,传统资源储量还不至于成为能源安全的瓶颈。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维护能源安全,推广新型低碳能源消费模式已刻不容缓。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杨认为,在深度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全面提升各国之间的合作水平,才能实现广泛的共赢。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也表示赞同。他表示,能源安全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解决全球能源安全的关键在于相互沟通、信任与合作。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杨昆表示,推动低碳技术应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是中国政府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中国高度重视页岩气带来的新变化,已制定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让页岩气成为提升中国能源安全水平的一个新契机。
李平指出,随着全球化趋势和技术扩散转移,中国将有能力拥抱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机遇。
国际能源署前署长田中伸男认为,页岩气革命将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巨大影响。美国将因此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从而极大地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相反,到2035年中国、印度、日本及欧洲等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度将进一步增强。他还建议,中日韩等重要的亚洲天然气进口国应合作建立亚洲天然气价格体系,以增强进口议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