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国气象局成功申请并启动了国际减灾宪章,此次国际减灾宪章启动项目代码为Call-447。
此次项目主要针对嫩江、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地表水体的监测。此次启动项目的项目经理高浩介绍道,“我们这次提出要求希望提供德国、加拿大及印度的雷达卫星的数据。”目前,美国已提供了嫩江下游灾前的光学影像数据;德国提供了嫩江下游及黑龙江省绥滨县的雷达数据;加拿大提供了嫩江下游、第二松花江及松花江流域的数据。
高浩告诉记者,由于东北地区上空存在低涡,导致天空中多云;因为云的遮挡,光学及红外卫星都无法穿透云层对东北地区的水体进行实时监测。目前东北地区流域洪水较为严重,情况紧急,所以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申请启动“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利用别国雷达卫星,对此次东北地区流域洪水开展实时监测。“雷达卫星不受云层的干扰,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下垫面水体的情况。”高浩说。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处长方翔介绍说,国际减灾宪章,即Disaster Charter,是目前影响最大的国际减灾机制之一,由世界14个航天或减灾机构提供卫星应急支持。2007年5月,中国国家航天局代表中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宪章,国家减灾委和中国气象局为中国的授权用户。
国际减灾宪章旨在通过授权用户向遭受自然或人为灾害的地区提供统一的空间数据获取和交付系统。每个成员机构都承诺提供资源支持宪章条款,并帮助减轻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影响。
“当我国遭遇重大气象灾害,比如洪涝等情况,且中国气象局启动相应灾害的二级响应时,就可以申请启动国际减灾宪章。但当灾情严重时,并不局限于二级响应。”方翔说。


光学卫星与雷达卫星对比图

卫星遥感嫩江下游水体变化对比图。红色区域为2013年8月17日的嫩江流域相对于2012年8月7日扩大的水体面积。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