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国地质资料馆研制的“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及编图成果公开版数据产品”8月24日正式向社会提供公开服务。公众只要出示有效身份证明,即可通过全国地质资料馆服务窗口获取上述资料;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访问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接口,并将其与用户自己的数据进行融合。
这是近年来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性开放中比例尺涉密空间数据成果,基本达到我国国土面积全覆盖,除3种比例尺、5种数据库外,还包括相应的文字报告。系列成果包括1∶20万地质图及报告、1∶20万水文地质图及报告、1∶25万地质图及报告、1∶50万地质图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中的1∶25万建造构造图等,共计3320个图幅。
据介绍,1∶20万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是我国地质工作者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通过野外实测获得的基础地质调查成果,覆盖我国大部分基岩区和水系盆地;1∶25万地质图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取得的又一轮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重点填补了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空白区;1∶50万地质图和1∶25万建造构造图是为了满足地质工作规划部署、综合研究、找矿等目的,在实测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专家研究、编图而成。
记者了解到,对于很多社会资本单位和个人来说,要想获取我国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及编图成果,这在以前是非常难的。因为这些地质图中包含较多基础地理信息,此外,地质图中个别地质要素涉密,如放射性矿产分布。根据有关法规,这些材料只能由拥有涉密资格的单位申领使用,社会资本单位和个人不能获取,且这些资料不能在网络上流转。在多年研究国内外相关政策和保密处理技术基础上,全国地质资料馆积极尝试、制订工作方案,调动工作力量,开展了大规模的涉密数据处理工作。此次公开版数据产品系列成果在保持原图地质要素精度的前提下,删除了涉密地理要素,删除或遮挡了部分涉密与敏感地质要素,保留了部分地理要素,保留了大部分图外整饰。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人员介绍,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与编图成果公开版数据产品是惟一反映地表下科学信息的数据,它将和“天地图”等公众服务平台一道,构成面向社会公众的国家空间信息服务体系。公开版数据产品的推出使得地质信息的共享与交换成为可能,将促进大数据环境下地学信息的融合,激发地质领域创新。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与编图成果公开版数据产品的推出,也能推动同比例尺下其他涉密地质资料数据的转化。这对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为全体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