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天(9月4日)起在甘肃省范围内开展的农村低保清理和规范工作,将对农村低保存在的问题不遮不掩、动真碰硬,彻查“人情保”“关系保”“福利保”等各种违规低保现象,责任人将被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在今天召开的甘肃省农村低保清理和规范工作会议上,记者了解到,为开展好这项清理规范工作,省民政厅已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前期试点工作。在试点清理整顿中,定西市强化责任与追究,先后免职乡镇主要领导2人,调整、调离、免职民政站长16人,处理违规违纪乡(村)干部和经办人员165人。会宁县共清理调整农村低保对象4万多人,占到低保总数的35%。永靖县深入3.7万户农村群众家中进行生活状况调查和评估,共清理调整不符合规定的农村低保对象4346人,有效促进了低保政策的全面落实。
据了解,甘肃省有1956万农村人口,其中330.6万人纳入低保,低保标准由2007年的600元/年提高到目前的1907元/年,月人均补助水平由10元提高到101元,农村低保充分发挥了兜底保障、维护稳定和消除贫困的作用。但在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个别工作人员坚持原则不够、审核把关不严,存在“轮流坐庄”、看表象搞平衡等问题,甚至出现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现象,损害了低保制度的公正性。在此次清理规范工作中,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清理和规范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农村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有效期”“定期报告”和定期审查制度,并明确规定有劳动能力却不愿从事劳动等9类家庭不得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细化、实化了各类保障对象的条件。(记者 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