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9月25日 11时20分   来源:新疆日报

    我国首个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内陆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偷、盗猎犯罪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各类野生动植物资源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刚刚出版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考报告显示,目前保护区内高原特有的三大有蹄类动物(藏羚、野牦牛、藏野驴)种群数量已达6万至9万头;高等动物(脊椎动物)种类由建区初期的146种增加到204种;高等植物由241种增加到386种。在去年进行的科考中,新发现的物种和新记录种均刷新了区域记录,其中包括中国新记录种至少6个,新疆新记录种至少18个。

    记者日前深入该自然保护区采访,见到水碧天蓝、草场丰饶,珍稀野生动物时隐时现。

    据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和所在地若羌县有关领导介绍,在当地党委、政府配合下,30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开展了以扼制采金潮、制止非法盗猎等为重点的阶段性工作。近10年来,逐步转入综合建设阶段。他们依托“国家自然遗产地建设”和“保护区能力建设”等项目,投资5000多万元,在保护区内新建和修缮了7个固定工作站、3个流动工作站,派驻管理和科研人员长期值守,并先后开展地质、冰川、湿地、气候以及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等多个领域和学科的研究和监测工作,基本摸清了区域内资源及环境变化情况。

    记者在位于自然保护区腹地海拔4000米实验区的依协克帕提中心管护站了解到,这座面积400平方米的管护站设置有制氧站、气象站、动物救护站,各项管护功能完备。六七名工作人员每50天轮换一次,他们克服种种困难,3年来开展各类科考活动20余次。在管护站内,记者看到被工作人员救助的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活蹦乱跳。

    据介绍,保护区内各工作站均建有瞭望塔及其他工作设施,通过科学组网,对保护区道路、资源和野生动物种群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管理。领导干部轮班驻守,对进入保护区的人员、车辆进行有序化管理,确保生态环境不被人为破坏。

    为有效协调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区管理局、若羌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祁曼管委会建立了三方联系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专业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社区群众共同参与保护区管理的“1+1+1>3”的新机制。为恢复保护区生态环境,若羌县自2008年开始的牧民搬迁工作进展顺利,113户407人通过国家退牧还草项目,从保护区各个区域搬迁至若羌县城附近牧民定居点,累计拆除畜牧围栏12.5万亩,减少羊33600只。这些措施,使保护区内自然植被得到良好恢复,成了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王国。(记者张忠亮、任佩璐、樊虹壹)

 
 
 相关链接
· 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 农业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一起A型口蹄疫疫情
· 新疆首批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命名
· 新疆启动“三节”储备肉投放 低保户可享让利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