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正式启动2013年度省重大科技项目《海南热带经济林下复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该项目拟重点研究解决林下作物种植关键技术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现状 经济林下闲置土地多
据统计,海南省橡胶、槟榔和椰子面积达940万亩,占地广阔,但林下种植面积很少,土地利用率较低,大量土地闲置。垦区经济林下种植面积不到10万亩。同时,由于林下土壤缺少本草覆盖,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然而,许多特色经济作物却无地可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饮所有关专家介绍,海南特色经济作物种类丰富,例如热带香料饮料作物、食用菌类、切叶花卉及草本果蔬等,其用途广、附加值高、需求量大。
专家表示,开展经济林下复合栽培,不仅可充分利用林下闲置自然资源,还可改善林中光温条件和土壤结构,增加林地附加值,是“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经济效益高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破局 开展配套技术研究
海南省经济林下间种栽培技术已具备一定研究基础,但缺乏系统性研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尚未凸显。
为此,海南兴科热带作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等9家单位共同联合实施《海南热带经济林下复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
展望 三年建25个示范基地
计划通过三年的实施,致力于解决经济林下复合栽培热带香料饮料作物、草本果蔬、菌类和切叶花卉等作物配置方式不明确、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集成配套栽培技术,技术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海口、文昌、三亚、万宁、琼海等橡胶、椰子、槟榔主产区建立示范基地25个以上,覆盖海南10余市县,示范基地总面积3500亩以上,增加经济产值5000万元以上,辐射带动4万亩以上,引领海南和其他热区林下复合栽培经济大发展。(记者 况昌勋 通讯员 田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