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气象局:枯草霜花白“霜降”后注意做好防寒保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23日 10时14分   来源:气象局网站

    今日(10月23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

    中央气象台10月23日发布的天气公报显示,受高空冷涡的影响,预计未来三天,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大部将出现雨转雪天气,其中,内蒙古东部、吉林北部和黑龙江大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雪或雨夹雪。

    受降水影响,目前,东北地区大雾范围有所减小,因此解除大雾黄色预警,但今天(10月23日)早晨到上午,黑龙江中东部、吉林北部、江苏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仍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

    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北方“秋收”扫尾 南方“三秋”大忙

    “霜降”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收获以后的庄稼地,都要及时把秸秆、根茬收回来,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霜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民间的这句谚语足见“霜降”养生保健的重要性。“霜降”后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

    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因此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苹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应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和豆类等;还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另外,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应及时关注天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延伸阅读:

    霜与霜冻:

    霜是指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

    霜与霜冻的区别于联系:霜是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天晴久 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天晴久程度。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由于出现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

    “早霜”和“晚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记者 颜昕)

 
 
 相关链接
· 农业部和中国气象局会商研究抗旱保秋播措施
·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举办“气象预报论坛”
· 气象局:未来十天全国大部天气晴好 利于秋收秋播
· 气象局致唁电 对叶笃正先生病逝表示沉痛哀悼
· 气象局:冷空气将影响北方 第27号热带气旋生成
· 气象局:青藏高原多雨雪天气 冷空气开始影响新疆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