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甘肃省将以提高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了着力提升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建立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今后的扶贫开发中,省级财政力争每年对58个片区县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幅高于全省对县转移支付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劳动力培训、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省发改委将积极指导贫困县编制规划、制定标准、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资源,构建起规范化、标准化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为了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就近就地入学,最大限度降低辍学率,甘肃省将统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甘肃省决定加大教育投入,在2016年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上,支持人口较多的建制村建设村级幼儿园。并将加快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能力,力争贫困地区各级教育水平达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
甘肃省将健全农村疫病防控体系,到2016年,使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完成空白村卫生室建设,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0%。到2020年,在一县一所标准化医院的基础上,再为每个县建设一所标准化医院。
甘肃省还将加强贫困村的基层文化和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到2016年,使一半的建制村有标准文化活动室,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建制村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同时,甘肃省将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到2020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记者 宋振峰 实习生 盛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