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第30次南极科考启程在即 7名测绘队员整装待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05日 10时34分   来源:测绘地信局网站

    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将于近日从上海出发,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武汉大学的5名队员艾松涛、龚威、彭方、张保军、墙强和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两名队员韩惠军、颜小平将随队出征,完成一系列测绘科考和保障服务任务。

    武汉大学5名队员的主要任务有5项。一是执行长城站验潮系统的维护和标定。我国于2012年初在长城站建立了永久验潮站,但2012年11月由于电缆受损严重导致数据传输中断。此次科考中,科考队员将对长城站验潮仪电缆进行更换,并对验潮仪零点重新标定,保证验潮系统稳定运行,为南大洋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二是南极地区吸收性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大气气溶胶是全球气候系统变化研究与预报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南极区域内人类活动影响和环境变化影响较小,能快速响应全球大气环境变化对气候的改变。科考队员将在南极长城站及周边区域开展近地表层大气气溶胶光学特征参数以及吸收性气溶胶的光学和物理特征参数的卫星和地面协同的联合观测研究,为局地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观测数据和理论支撑。三是菲尔德斯半岛植被观测样方的建立与复查。在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建立陆地植被样方,通过逐年积累的观测数据可以真实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和趋势。科考队员将在科林斯冰盖前缘和东北角、纳尔逊冰盖前缘、机场附近、长城站区建立5个可以为多学科综合利用的陆地植被观测样方,开展南极发草与苔藓、与地衣、与环境因子、与根系微生物的关系研究,并将对历次南极考察时调查的南极发草和样方进行复查。四是中山站卫星跟踪站建设和观测。科考队员将赴南极中山站,接替第29次队越冬队员,执行卫星跟踪站建设和观测任务,为南极板块运动研究、卫星精密定轨服务等提供关键数据。五是伊丽莎白公主地内陆站建站。我国将在东南极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新建一个内陆夏季站,科考队员将随队执行新站建设的导航和测绘保障任务。

    黑龙江局两名队员将完成维多利亚地新站附近露岩区域GPS网建设、GNSS参考站建设和新站预选区域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等任务,为今后我国在该地区开展建站设计施工和开展后续基础测绘工作、保障各学科科考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维多利亚地位于东南极,恶劣的自然条件会给野外测绘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此次科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现场工作时间仅有8天,两名科考队员将采用野外宿营的方式确保顺利完成任务。(胡艳 陈迎浚)

 
 
 相关链接
· 南极科考近30年我国已在南极洲命名359个中文地名
· 我国将在南极建立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 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向南极考察站队员致国庆节问候
· 习近平向南极长城站、中山站致南极仲冬节慰问电
· 挪威渔船"于韦尔"号在南极洲附近海域救援中国渔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