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节们体验古法造纸技艺

塞舌尔大使在丹寨传统造纸展厅题词
11月8日至13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贵州省文物局承办的第八届“驻华使节走进中国文化遗产”活动在贵州省举办,吸引了来自塞舌尔、蒙古、坦桑尼亚、摩洛哥、肯尼亚、塞浦路斯、瑞士、哥伦比亚等8国共13位驻华使节参加,其中,塞舌尔驻华大使菲利浦·勒加尔先生和蒙古驻华大使苏赫巴特尔先生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期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介绍了中国文化遗产和中外文物交流合作的有关情况。驻华使节一行考察了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古镇青岩,参观了黄平飞云崖古建筑群、民族节日博物馆、西江苗族博物馆、地扪人文生态博物馆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博物馆,走访了西江千户苗寨和地扪侗寨,观摩了丹寨石桥古纸技术,欣赏了苗族锦鸡舞、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以及展现贵州多彩民族文化的多媒体歌舞《银秀》。外交部礼宾司、国家文物局、贵州省外办、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及黔东南自治州文物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
参加此次活动的各位驻华使节对于活动的成功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次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化遗产探访之旅,通过亲眼观察,亲身体验,亲自感受,了解了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考察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实践和有力做法。塞舌尔驻华大使菲利浦·勒加尔先生认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所有国家文化遗产事业的核心,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应加强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探寻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蒙古驻华大使苏赫巴特尔先生在考察贵州苗族、侗族村寨时表示,苗侗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是其文化身份的标识,地方政府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其独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始于2005年的“驻华使节走进中国文化遗产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八届,旨在通过组织驻华使节参访考察中国文化遗产,宣传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中外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