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我国东北是世界上最早牛类动物驯化发源中心之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26日 09时46分   来源:自然科学基金会网站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资助号:41030102)的资助下,云南师范大学张虎才教授带领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于11月8日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学术论文,首次以多学科的科学证据提出中国东北是人类最早驯化牛类动物的地区之一,改写了学术界普遍认为中东地区是全球动物驯化单一起源地的传统观点。

    动物驯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对动物驯化起源地和历史的系统认识是了解人类文明演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家牛的起源与驯化是一个令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非常困惑的问题,关于其驯化发源地有单一中心说与多中心说两种观点。至今学术界大多认为对动物的驯化最早起源于亚洲西部地区,约10,500年前出现人类对原始牛的驯化,而2,000年后在南亚地区出现人类对瘤牛的驯化。

    张虎才团队在东北哈尔滨附近首次发现了具有人类驯化痕迹的牛类化石,并经数年的努力对其完成了年代学、形态学、DNA测序等多指标的综合分析,确认了该化石的人类驯化痕迹,证明我国东北地区可能为至今未知的动物驯化源地之一。同时对该化石的系统测年结果显示其校正年代为距今10,660年左右(AMS 14C测年结果:9,427 ± 40 yr BP (德国Kiel大学)、9,425 ± 40 yr BP (北京大学),d13C = -17.38、d15N = 10.53),早于目前世界公认的10,500年,因此我国东北地区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驯化地。同时,通过与英国约克大学生物系教授Michi Hofreiter博士等合作,完成了东北牛类化石DNA的完整测序。作为牛类驯化的第一个完整标本,DNA结果显示其为原始牛和现代家牛的过渡种,与化石形态特征和驯化痕迹一致。综合以上证据和严格的数据分析,确认中国东北地区至少是人类驯化动物的重要起源地和家牛驯化的扩散中心之一,这填补了中国作为动物驯化起源地的空白,改写了推动人类文明进化的动物驯化历史,并丰富了动物驯化起源地的理论探讨和技术创新。

    本研究是在张虎才教授的组织领导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30102)的资助下,联合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黑龙江省博物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英国York 大学(the University of York)、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Dublin, Ireland)、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 Copenhagen, Denmark)科学家合作共同完成的。

 
 
 相关链接
· 自然科学基金会召开学习三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会
· 自然科学基金会:我国蜱媒传染病调查研究新发现
· 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杨卫率团访问美国和加拿大
· 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杨卫在京会见澳门大学校长
· 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为创新驱动发展固本强基
· 自然科学基金会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