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地理信息安全大监管的行动正在全国展开。针对全国地勘行业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使用存在失泄密隐患问题,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作出多次批示,要求高度重视,认真整改。为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的监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部和国家保密局协商一致,共同成立全国地勘行业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使用与管理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担任组长。四部门联手行动,重拳出击,迅速在全国地勘行业开展保密大检查,全力把维护地理信息安全落到实处。
11月25日至12月11日,四部门组成的4个全国地勘行业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使用与管理专项检查组,分赴广东、广西、新疆、云南、山西、四川等地,了解各地专项检查情况,并随机抽取使用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的地勘单位进行联合检查。
全国地勘行业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使用与管理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参加了在四川的专项检查活动。他提出了“四看”的具体要求:看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安全管理、保密制度的建设及落实情况,看相关涉密设备及资料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看涉密计算机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看上网计算机是否存储了涉密资料。
检查组随机选取了6个省区15家地勘单位进行抽查,这些单位分布在地勘、地调、有色金属、核工业、环保、水利水电等系统,具有代表性。从抽查情况看,多数单位重视纸质涉密地形图的保密管理,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建立了领用接收台账,成果资料保管和使用按照“管”“用”分开原则进行。但是,对于存储和处理涉密成果资料的计算机和介质的管理还存在突出问题,其中8家单位因存储涉密成果资料的计算机连接互联网,被保密部门当场查扣计算机设备,被查扣的20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初步核实存储有近300幅涉密地形图和地质图。
经抽查发现,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管理普遍存在四方面突出问题。一是涉密计算机违规连接互联网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抽查中发现,大多数单位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有大量涉密成果资料,有的甚至无任何安全防护软件。如某研究院被查扣的1台上网计算机存储了100余幅涉密地形图;某勘查院2台涉密计算机有上网记录并发现木马病毒。二是随意扫描、复制涉密测绘成果现象非常普遍。多数单位随意扫描、复制领用的涉密资料,未进行清点、登记,任意堆放在办公场所,极易丢失扩散。如某研究院将领用的大量涉密资料擅自扫描复制,随意处置;某勘查院楼道内随意堆放涉密成果资料复制扫描件。三是涉密成果资料加工的衍生品未标密管理。大多数单位未按照规定对利用涉密地形图加工的地质资料等衍生品进行标密管理。如某研究院利用涉密地形图制作的环评报告、地质图等未标明密级,任意扩散。四是涉密成果资料保密管理工作不被重视。多数单位领导不重视保密工作,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未设立涉密岗位,涉密人员上岗未经保密培训,保密工作责任制不落实。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涉密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管理,全力保障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健康发展。然而,随着信息化建设一日千里,测绘地理信息载体种类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数字化成果广泛应用、多元传播,给涉密测绘地理信息的安全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此次检查组奔赴华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基层测绘单位检查,发现地勘行业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保密隐患及问题之多令人触目惊心,但这也仅仅是冰山一角。
此次专项检查对规范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使用与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有着重要作用。中央专项检查组将加大对地方专项检查工作的督促指导力度,同时要求各省(区、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保密检查工作,加大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整改落实到位,不留死角、不走过场,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检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