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海洋局等部门对2014年1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为主,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212.9万人次受灾,8人死亡,9人受伤,近3000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万余间房屋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01.2千公顷,其中绝收6.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7亿元。灾情总体较去年同期偏轻。1月份自然灾害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地震活动水平偏低,部分震区房屋受损。1月份,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为近5年来同期最低,没有发生5级以上地震,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6次,震级最高的是1月17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班戈县4.8级地震。其中,1月7日山东乳山市4.3级地震、1月15日云南华坪县4.4级地震、1月17日西藏班戈县4.8级地震、1月28日云南景洪市4.6级地震均造成上千间房屋损坏。
二是西南低温雪灾影响较大,北方冬麦区旱情初露。1月中下旬,西南地区出现降雪或雨夹雪天气,局部地区降温明显,云南、四川部分地区大棚被压垮,蔬菜受冻,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2013年入冬以来,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5成,其中河南、甘肃、陕西、河北、山西等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4-6成,气温偏高,主要江河来水偏少4-7成,部分地区旱情初露。
三是黄渤海冰情总体偏轻,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1月份,我国渤海、黄海冰情为近10年来同期最轻。其中,辽东湾最大海冰范围达到44海里,黄海北部最大海冰范围达到10海里,渤海湾和莱州湾仅有少量浮冰。据不完全统计,1月份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67起,造成8人死亡,9人受伤。

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2013年11月份全国灾情
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统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对2013年11月份全国灾情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1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地震和台风灾害为主,干旱、洪涝、雪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503.7万人次受灾,24人死亡,4人失踪,3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7000余间房屋倒塌,24.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661.9千公顷,其中绝收67.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8.1亿元。灾情较2012年同期偏重,其中,台风“海燕”和吉林松原地震损失尤为突出,两次灾害过程损失占全国总损失的9成以上。总体看,11月份自然灾害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台风“海燕”影响华南地区,造成损失历史同期罕见。今年第30号台风“海燕”于11月8日以超强台风级在菲律宾中部莱特岛沿海登陆,横扫菲律宾中部后,于10日16时前后擦过海南岛西南部,11日5时在越南广宁再次登陆,11日9时进入我国广西境内。“海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1月份登陆或擦过海南的最强台风,是2000年以来我国首次在11月份遭受的台风灾害,同时也是2013年全球最强的台风。受其影响,广西、广东、海南大部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其中10日8时至11日14时海南保亭县、广西东兴市局地降雨量分别达545毫米、454毫米,导致3省份420余万人受灾,多条高速公路和省道一度中断,部分海运停航,多趟航班取消,香蕉、橡胶等经济作物减产绝收,农业损失突出。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