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胡锦涛三省调研 走出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8月24日   来源:新华网
   “坚持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

   多年来,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我国企业在对外开展互利合作中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为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技术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怎样把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是胡锦涛十分关心的问题。

    位于河南新乡的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给胡锦涛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公司的前身是一家集体小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精密铜管生产厂家,形成了颇具实力的科研开发创新基地,其铜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七分之一。

    在管坯轧机旁,公司董事长李长杰向总书记介绍:“15年前,我们从德国引进了一台小轧机,每年只能生产6000吨铜管。经过攻关,我们设计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国产铜管轧机,每年可生产20000吨铜管,电耗比进口轧机降低50%。这种型号的轧机我们拥有4项专利。”

    胡锦涛点头称赞,又问:“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近年来,公司每年都要投入近2亿元,对生产工艺和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目前已取得近600项技术成果,其中申报专利57项,授权专利41项。”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8月22日上午,胡锦涛考察了武钢科技馆和第二热轧带钢厂。公司总经理邓崎琳汇报了武钢的工艺流程、生产规模、品种结构、高炉生产等情况。在谈到硅钢的生产情况时,胡锦涛详细询问硅钢生产的工艺和消化吸收创新情况。公司负责人介绍,1974年武钢从国外引进了冷轧硅钢生产专利技术,1978年正式投产,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冷轧硅钢的历史。目前,武钢生产的一般取向硅钢最高牌号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HiB钢最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最高牌号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品种规格由引进时的4个品种32个牌号规格,跃升到20个品种、122个牌号规格,基本满足了国内电器产品生产的需要。胡锦涛对武钢负责人说:“要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和工艺优化,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多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在我国直升机科研生产基地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胡锦涛考察了直升机生产情况,详细了解各类型号飞机的性能。公司负责人介绍了我国第一架自行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直升机,以及公司与国外公司开展技术合作的情况。胡锦涛勉励科研人员再接再厉,奋力攻关,为我国民族工业和国防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21日下午,胡锦涛考察了位于襄樊的中美合资企业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1985年,东风公司以产品许可证方式引进康明斯机械式B系列柴油发动机。2004年,双方签订协议,由康明斯公司在武汉设立技术中心,研发与国际同步的合资公司具有知识产权的柴油发动机。20年来,双方合作经历了技术引进、扩大合作、重组整合、全面提升的阶段。

    胡锦涛表示:“把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着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他叮嘱当地负责人,要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形成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