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圳交易所12日宣布上海汽车、民生银行等40家上市公司开始股权分置改革,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这项重大制度变革在经过为期4个月的试点后正式全面推开。
股改全面启动首日,沪深股市显得“波澜不惊”。来自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显示,当日上证综指报收于1188.21点,微跌0.12%;而深市走势与沪市大致相同,深证成指微跌0.39%。两市当日分别成交82.5亿元和48.7亿元,交易量属于正常水平。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沪深股市当日的温和走势表明,由于管理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使股改一些关键问题得以明确,试点期间由改革不确定性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降低。市场对于股改的态度正趋于理性。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的特殊现象,是指由于早期的制度设计,只有占股市总量三分之一的社会公众股可以上市交易(流通股),另外三分之二非流通股(国有股和法人股)则暂不上市交易。
专家认为,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使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不关心股价的涨跌,不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越来越影响到上市公司通过股权交易进行兼并达到资产市场化配置的目的,妨碍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
自今年5月9日以来,46家上市公司相继开始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上市公司或大股东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比例的对价补偿,以使其持有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取得流通的资格。
除清华同方外,其余45家上市公司改革方案均顺利过关。知名金融专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教授认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整体上非常成功,为下一步中国资本市场大规模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证券市场涉及中国7千万股民以及许多境外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监管层为全面改革确定了更为稳健的基调。9月4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华东政法学院教授罗培新表示,这一具有正式意义的法律文件的出台,在相当程度上印证了政府对于股改的坚定决心,这对于市场明确对未来改革总体进程的预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师仇彦英则认为,管理层借《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首次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定义为“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消除A股市场股份转让制度性差异的过程”,进一步明确了A股含权的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市场在这一根本性问题上的顾虑。
上海股民胡永乃在仔细阅读了中国证监会和两大交易所颁布的股改相关文件后认为,与试点阶段相比,管理层在对上市公司股改信息披露方面一些规定的变化,将有效地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可能对中小股民利益造成的侵害。
此次股权分置改革也关系到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数量为1377家,其中大多数为国有企业。
“股权分置阻碍了国有资产产权通过股市交易转让,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一位专家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股权分置改革其实是一场国有资产的重组。”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启动“不仅预示着国内证券市场一次利益结构的重大调整,也预示着证券市场制度规则出现大改变”。(记者 江国成 潘清 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