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与东盟试图借助自由贸易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2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宁10月19日电 (记者王建华 常爱玲 何丰伦)中国与东盟正在创建之中的自由贸易区向世界展示着一个诱人的前景——使本区域内的亿万穷人获得广泛公平分享增长和繁荣的机会,最终脱离贫困的泥沼。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马孆说,迅速减少赤贫人群和饥饿人口,正成为中国和东盟10国创建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动力,他们很想在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树立自我发展的全球典范。

    世界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贸易的增长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各自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并且能够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目前中国的贫困人口仍达2610万;而在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东亚新兴国家中,约13%的人口仍处于极端贫困,其中柬埔寨、老挝等最不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比例则超过30%。

    东盟秘书长王景荣19日在南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提高本地区赤贫人口的收入和福利水平,是东盟与中国创建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2002年起,随着一系列降低关税和减少其它贸易管制措施协议的签署和落实,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增势迅猛,其增速明显快于各自总体对外贸易增速,至2004年,年均增幅近40%,达1059亿美元。

    今年7月起,中国和东盟约7000种产品的降税进程全面启动,到2010年,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降为零,加之其它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清除,预计双方的贸易额将增至2000亿美元。

    据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届时,这个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将使东盟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0.9%,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0.3%。

    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东盟国家正通过向中国扩大出口获取巨大收益。2004年东盟从中国获得了约20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目前东盟国家还已获得中国10多亿美元的实际直接投资。东盟还通过从中国进口廉价的中间投入品使自己的生产商提升了竞争力。这些都促使东盟国家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穷人的收入。

    而对于中国来说,虽然目前从东盟国家的进口大于对其出口,但占进口比例较大的初级产品和原料产品被加工成了更高一级的制成品后出口到其他发达经济体,中国因此获益。

    促进公平已成为未来5年中国的政策重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翟昆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为穷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改善市场准入,而农业及其产品正是穷人的主要谋生手段。

    据世界银行统计,在越南和柬埔寨,超过90%的贫困家庭以农为生;在印尼、菲律宾和泰国,超过三分之二的贫困家庭以农糊口。

    2004年1月1日,中国和东盟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实施了“早期收获计划”,下调农产品关税,到2006年,将有约600项与穷人利益攸关的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目前,农业仍是发达国家高度保护的敏感部门,贸易壁垒高筑,市场严重扭曲。马孆说,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将在目前每年30多亿美元的基础上猛增,双方的穷人将因此获得分享贸易自由化好处的机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