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郊首份交通图“出炉”
近年来,郊区发展突飞猛进,但竟然一直没有一份详细的交通图。难怪许多驾车族行至郊区常为找路大伤脑筋。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信息收集、整理,“嘉定区交通地图”于10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嘉定历史上第一份交通地图,也是上海市郊第一份区域交通地图。
交通图的受欢迎程度,出乎策划编制者意料。嘉定区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一家书店反映,交通图上架头一个小时,就售出了43份;黄金周结束后,他们还向一些基层单位免费赠送交通图,竟有10余家单位说已经自行购买了交通图。落户嘉定境内的一家企业,不仅主动拿出四万元赞助交通图的出版发行,还一口气预订了一万份交通图,准备分送给自己的客户。
记者拿到了一份嘉定交通地图,只见图上标明了涉及该区的69条公交线路的走向、起讫站位置,还通过列表详细介绍了途经站点的名称和首末班时间等大量公共交通信息。同时,交通图还包括嘉定的行政区划、主要镇区的分图、道路索引、轨道交通11号线规划走向等内容。此外,图上还提供了医院、宾馆、铁路、机场、客运站的咨询电话等各种服务信息。
嘉定居民早已“渴盼”一份区域交通图。嘉定交通局的老张告诉记者,平时他总是经常接到居民来电,多是询问公交线路的站点、首末班时间等。去年,应乘客需求,嘉定大众交运公司制作了一份“公交线路信息表”,主要是列表介绍了部分公交线路的班次、途经站点等。结果这种简单“信息表”异常抢手,大众公司共印制了3.5万份发放下去,但后来仍有许多居委会打电话“索要”更多的信息表。当时,老张他们就提出,是否把这些交通信息“落实”到地图上,出一份真正的嘉定交通图。
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随着郊区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交通信息日益“繁杂”,人们越来越需要一份携带方便、信息量大的交通地图。郊区推出的区域交通地图,既是当地居民出行的导向图,也可成为外来投资者了解上海郊区的好帮手。
“差别化管理”试点松江
相比经济发展和人口导入的速度,上海郊区交通体系的发展已经明显滞后。去年上半年市交通局在松江区率先试点“区域城市交通差别化管理”,自此,松江对境内的交通管理将从配角转为主角。据透露,明年年初,本市将在市郊全面推行这种“差别化管理”模式。
“一级管理”模式下,市郊并没有交通管理“权”。以前,郊区哪怕更换一块站牌、移动一个站点,都要上报市有关部门批准,更别谈延伸或新辟公交线路了。地方政府“无权插手”,市级部门“无暇过问”,越来越多的交通矛盾浮出水面、等待解决。据了解,近年市郊各区县关于“交通建设和管理”的提案数量惊人。
松江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交通管理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介绍,实施“差别化管理”,促进了郊区交通面貌的改进。
首先,解决新城区居民出行难题。据了解,松江城区去年已有8条环城公交线路,但连接新、老城区的线路却少之又少。新城内的居民反映,由于新城存在大片公交盲点,出租车也很少愿意进来,他们可谓“进城容易,出城难”。因此,去年下半年,该区新辟了“松江九线”等线路,使新老城区间的公交线路达到了4条。今年上半年,根据区里“两会”提案,该区又设计了数条城区公交线路,经批准下个月将首先开通3条环城线路。
其次,加大交通设施投入。现在,松江城区共有4个汽车站,但这已明显满足不了需求,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这些车站及附近马路总是人满为患。目前,松江城区西侧已在兴建一座“永丰汽车站”,据悉,新车站占地30余亩,共投入了1500万元。此外,针对郊区公交车况较差的现状,该区在公交线路招投标时,还对车辆的投入提出了要求,如至少一半空调车、车子不能破旧等。该区为此将成立专门的基金会,对更换车辆、开辟新线路等行为进行补贴,以推动市郊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展开科学的区域交通规划。结合松江新城的建设和发展,今年上半年该区完成了《松江区综合交通规划》,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将建立起一个以轨道交通9号线为骨架、地面公交为辅助的松江公交线网。
交通“城市化”全面启动
公共交通事业发展缓慢,会成为制约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瓶颈”。但令人高兴的是,郊区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全面推进交通的“城市化”。
“一根铁杆,一块铁皮”,这是过去的公交站牌形象,但最近首批22座灯箱式公交站牌开始亮相嘉定。这种新型灯箱,采用落地式设计,站牌高度刚好是人的最佳视线位置;同时,站牌信息内容采用喷绘布印染,不易褪色,且安装在灯箱内,内置灯光照明,市民即使在夜间也方便查找站点。今后,嘉定区将把“公交站牌改造”和“候车亭的建设”作为政府实事工程项目逐年推进。
随着郊区城镇化建设,农民由分散居住走向集中,未来郊区的公交线网也将由“辐射型”发展为“网络型”。在一些中心城镇,随着大批住宅的兴建,大量人口导入,人们对镇内公交有了需求。今年3月,“安亭一线”正式开通,成为全市第一条镇级区域公交线路。据介绍,该线路配空调大客车4辆,首班车6:00,末班车20:00,班次间隔高峰时段9分钟,低谷时段10—15分钟。9月,该线路还延伸到了安亭新镇。今年8月,嘉定将“嘉朱线”调整走向至海伦小区,因为这里已有3000多户农民集中入住。
新型服务也在向郊区延伸。今年5月,市郊首批桑塔纳3000型区域性出租车也在嘉定上路营运,新款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都比原先车辆有较大提高,但收费标准仍保持原标准不变。据悉,此批车辆还有望在年内开通叫车业务。此外,乘坐“沪嘉专线”的乘客发现,现在他们也可以使用“刷卡”乘车了。松江区建委有关人士透露,他们还将在区域内的公交车辆上安装“智能化公交管理服务系统”,实时监控车行方向、位置、车上人数等,届时“车辆绕路、过站不停、野蛮开车”等不良现象将得到遏制。
加大停车设施的建设,市郊还提出了静态交通的概念。据了解,市郊在最初的城镇建设中,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停车场所。但现在,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迅速增加,郊区违章占路停车现象越来越严重。据介绍,松江区已经提出“静态交通”规划,未来几年将建设10多座大中型停车设施,包括新城内的立体停车库、佘山度假区停车场等。
期待城乡交通一体化
公交领域一些众所周知的“城乡差别”,如今正在一步步消失。
城乡公交曾有“线”“路”之分。一般来说,市区的公交线路称“路”,如49路,55路等,而涉及郊区的则多称“线”,如沪嘉线、石梅线等。有关人士指出,公交的“线”“路”之分,不仅仅是名称问题,它体现一种区别对待的观念。应该取消这种差别,对待郊区的公交要向市区一样舍得投入,才能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对一些公交公司来说,好车子往往先满足市区,市区淘汰后再“转移”到郊区。因此,郊区公交车给人的印象就是“车型老,车况也差”。一位读者反映:“乘坐郊区公交,只听到车子当当作响,真担心会突然散架。”
一位家住郊区的金先生说,郊区公交还存在管理缺位。他常看到,司售人员着装不规范,售票员不给乘客票,有人甚至还能讨价还价,为了拉客公交车拖拖拉拉,原本几分钟的路程要开上20多分钟,后来为了赶时间又“飙车”。一位郊区读者曾来信反映,她家附近某公交线路经常过站不停,她一再招手,司机竟视作不见。
即使到了夜里12点,市区百姓还能乘到公交车,但在郊区,公交车普遍“天黑就收车”。松江区有关人士介绍,去年,松江环城公交车晚上8点停开,去各乡镇的公交车傍晚17:30停开,乘客对此意见不少,今年该区将收车时间进行了适当推迟。郊区公交的间隔时间也比市区要长,以往一班车等半小时是常事。
此外,市区一般是“住宅区建到哪儿,公交线路就延伸到哪儿”,但郊区由于地域广阔,而人们居住较为分散,公交线网不可能广为覆盖,而常常采用“辐射型”公交,如途径某集镇就设立一两个站点,居民必须从周边赶来乘坐该线路。
城镇建设、经济发展和人口导入的突飞猛进,使郊区公共交通“城市化”成为新课题。
近日,市郊首份交通图在嘉定出版发行;“公交客运差别化管理”模式试点松江后,明年将在市郊全面推行,各区县将有“权”进行区域内的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
市郊交通体系已经开始与市区全面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