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先生
在北京外国驻华使团中,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是首屈一指的“中国通”。在他用中文写作的《腾飞的龙》著作中,讲述了自己30年来与中国的缘分和对中国的了解、认识和喜爱。他经常奔波于中国各地,陪韩国政府高级代表团参观、访问,致力于中韩两国的交流和友好合作。借“中韩国际物流论坛”即将开幕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金大使。
开门见山,金夏中大使一开始就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中韩两国的关系现状,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和欣喜。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在经贸领域,建交当年两国贸易额按中方统计只有50亿美元,而2004年则达到了900亿美元,增长17倍多;预计今年两国贸易额有望达到1100亿美元左右。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在投资领域,截至今年8月底,按中方统计,韩国对华投资额累计达到292亿美元,韩国因此成为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国内有2万多家韩资企业。在人员交流方面,目前韩国6个城市和中国24个城市之间每周有420个航班飞行,去年两国人员交流量为350万人次。另外,目前在中国留学的正规韩国大学生为43000名,占总共11万名在华外国留学生人数的39%。
金大使分析认为,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有其特别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韩中两国在相互合作中都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韩中“一衣带水”,为人员交往提供了便捷,同时,悠久的历史纽带关系和文化交流、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上的相似性,都为两国民间的顺利交流与合作起到一定作用。
随着中韩两国贸易投资飞速发展,两国互为非常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在各个方面展开经济合作。两国就新一代IT、未来尖端技术领域、流通、资源开发、电力事业、高速铁路、环保产业、支持北京奥运会、西部大开发等经济合作领域达成共识,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重中之重。他谈道,鉴于两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和互补性,两国合作潜力是无穷的。特别是韩国工商界应该积极探索将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坚实的基础科技等优势,同韩国的发展经验、资本、先进管理方法以及生产技术等比较优势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互利双赢。
在谈到即将召开的由本报和韩国经济新闻社共同主办的“中韩国际物流论坛”时,金夏中大使说,目前,海运、港湾、航空等国际物流发挥着活跃沟通国际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大动脉作用。经济日报社作为中国最具权威的报社之一,在韩中两国贸易规模迅速增长的良好形势下,为探索两国物流领域的合作而举办的这次论坛,无论从物流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角度来看,都是恰逢其时。他说,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达,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生产、物流和消费供应链。韩中两国为建立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市场而加强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双方需要合作的领域非常多,包括:物流运作规程、人员交流、扩大对港湾和机场的投资、船务公司及航空公司之间的合作等。应该将这次论坛继续扩大和发展下去。
在谈到东北亚区域合作问题时,金夏中大使认为,中韩日三国间的合作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颇具意义的进展。今后,三国的合作将从共同的利益出发,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
金大使介绍说,韩国政府将积极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目前,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正在进行研究,这是着眼于建立东北亚联盟的中长期目标之一。
金夏中大使最后充满信心地说,目前中韩两国正在朝着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方向前进。文/本报记者 翁东辉
金夏中大使简历
1969年,汉城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
1973年,进入大韩民国外交部,历任中国处处长、亚太局局长、外交部长特别助理、总统府礼宾秘书官、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官。
现任大韩民国驻华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