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将至,昨天,北京市召开冬季供热动员大会,宣布今冬明春供暖工作基本准备就绪,11月15日全市将正式供热。市市政管委通报了全市今冬供热准备情况并布置了供热保障任务。会议要求大型公建加大节能力度,宾馆、饭店室温不能超过22摄氏度。副市长吉林出席了会议。
做好供热前的燃料储备工作是当前供暖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据悉,目前本市燃气、燃煤、燃油等供热燃料供应与储备工作基本完成,五大热电厂已完成了各项设备检修任务,有的已开始投入运行,具备了供热条件。市、区以及各供热单位已完成了供热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并完善了冬季供热的各项方案、预案,为冬季运行和应对各种突发事故、事件做好了准备。全市62357575供热服务热线以及各区县、各供暖单位对外公布的供热服务电话,将在11月7日开通。
今年各政府部门将下大力气抓好供热节能工作。严格控制室温上限,杜绝机关、大型公建的超标现象。2005年11月15日至2006年3月15日采暖期间,本市使用天然气锅炉采暖的商场、写字楼等公建用户的室内温度要控制在18摄氏度左右,宾馆、饭店的室内温度要控制在20至22摄氏度。
会议还要求市、区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严格控制办公室温度不超标,公休日及夜间要低温运行,把工作区与居住区在系统上分开,采取不同的运行方式。政府部门还要率先对内部供热系统进行节能审计。(记者 方芳)
今冬供暖天然气有保证
冬季即将来临,供暖准备是否充足?昨天,副市长张茅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管理广播《城市零距离》节目中谈建设节约型社会时,给广大市民吃下一颗定心丸:“今年冬天供暖的天然气有保证。”
■用于供暖的天然气总量已落实
供暖问题关系千家万户,供应北京的天然气是从西部地区输送过来的。有市民提出———今年冬天供暖是否会发生天然气告急的情况,张茅肯定地回答:今冬天然气的供应总量已经落实,市政府正在加紧建设保证供暖的设施,包括输送管道等,供暖前可顺利完成。
张茅说,不仅天然气有保证,市政府还增加了供暖煤的储备。考虑到天气多变的因素,市政府同时着手制定了另一套供暖方案,一旦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立即启动,从而既能保证居民供暖,又能适应供应总量的需求,节约能源。
■全市筹建“节能警察”
从节目一开始,话题便聚焦在“节约”二字上。张茅说,建设节约型城市是针对北京的特点提出来的,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建节约型社会,主要指节约能源,如水、电等,形成循环经济。
“许多商场的照明电器、空调设备等存在较大浪费”,张茅表示“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他说,北京市大型公建面积仅占民用建筑的5.4%,但全年耗电量却接近居民用电的50%。今天夏季用电高峰时,市政府对商场等大型公建提出不低于26摄氏度的温度标准,绝大多数符合要求。但是,过了用电高峰以后,一些不注意节约用电的现象再度出现。为此,市政府一方面将根据每个商场的具体情况设定用电标准,并实施检查。另一方面,开始筹建“节能警察”,即节能稽查队伍,对各种公共建筑的节能情况进行检查。
■政府机构今年要节能8%
在节目进行当中,很多市民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更有市民直言不讳地指出,政府的决策应有前瞻性,避免重复建设。张茅虚心接受,他诚恳地说,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已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比如政府机关的能耗问题。
据调查,54家市政府机构的耗能约为居民人均耗能的6至7倍。今年,市政府提出年节能8%的目标,并与相关单位签订了责任书予以落实。目前,很多政府机构已专门聘请了“节能大夫”帮助诊断,提出若干节能意见,并拨款对一些老设备进行了改造。(记者 贾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