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博士后制度打造高级人才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1日   来源:人民日报

    博士后制度打造高级人才---访中组部副部长、人事部部长张柏林

    10月21日,全国优秀博士后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表彰的个人和单位祝贺,他说,"我们用这种方式纪念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20周年,很有意义。"记者就此专访了中组部副部长、人事部部长张柏林。

    二十载春秋,博士后事业展现中国特色

    新闻背景:目前,我国共设立136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30个省级单位建立了101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逾3.2万人。

    记者:回顾中国博士后制度的20年历程,这一新兴事物在其发展脉络中凸显出哪些亮点?

    张柏林:20年来,博士后制度立足国情,汲取国外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年轻高层次人才培养之路: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博士后管理制度 和运行机制;形成了学科行业比较齐全、地区和部门比较广泛的博士后工作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支年轻、富有活力的博士后人才群体;也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 果,为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做出了贡献。

    记者:中国博士后制度凝结了哪些宝贵经验?

    张柏林:我觉得,5条经验弥足珍贵。第一,围绕经 济社会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科技进步,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第二,坚持人才培养和使用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三,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制度,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第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最后一条,切实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奖优罚劣,让博士后的牌子更加鲜亮

    新闻背景:2005年年初进行的全国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评估显示,运行状况良好和较好的流动站占99.7%,工作站占89.2%,但也确有个别流动站和少数工作站评估不合格。

    记者:作为新生事物,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不可能尽善尽美,目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有什么问题?

    张柏林:20年来,博士后制度总体看是在健康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如何进一步促进博士后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人员质量等。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记者:年初评估影响很大,请问初衷何在?今后这种评估是否会定期化?

    张柏林:为保证质量,加强管理,我们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了评估行动。表彰大会对优秀的进行了表彰,下一步将对基本合格的督促其改进和完善,不合格 的则提出警告、限期整改;对那些评估不合格又不符合设站条件的工作站予以撤销设站资格。今后,相关评估还要搞,而且定期进行。

    六大举措,大力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

    新闻背景: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新要求,使博士后工作面临新挑战。人事部正在加紧研究和制定新时期博士后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实现途径。

    记者:"十一五"期间,博士后工作发展的方向有何变化?

    张柏林:今后5年,博士后工作的主要思路可以归结为24个字:健全完善制度,稳步扩大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造就创新人才。

    记者:目标确实很宏伟,人事部有哪些措施保障蓝图的实现?

    张柏林:今后一段时期,人事部将在六个方面下气力工作:一是着力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力,实施"国家特别资助计划";二要逐步健全国家、省区市和 设站单位的分级管理制度;三要健全完善质量保证机制,严格设站条件,定期考核,提高培养质量;四要加强博士后站建设,加大对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博士 后事业的支持力度;五要健全博士后服务、保障体系;六是加大对博士后事业的投入力度。(记者 盛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