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央企非主业投资
10月10日,第三批35家中央企业主业名单公布,至此,已有近六成央企主业明确。此举意在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培育行业排头兵。
如果把去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第一批中央企业主业名单看作是一个强身计划的启动,近日,第三批央企主业名单公布,国务院国资委打造央企航母的决心更加清晰可见。
国务院国资委公布央企主业的意图非常明确,早在去年11月,第一批49户央企主业名单公告社会的时候,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亲自宣布名单并明确表示,公布中央企业主业是“为正确引导中央企业投资方向,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集中有限资源投入到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对央企的现状,李荣融毫不讳言存在的问题:行业分布过宽,企业的主业太多,有的企业甚至不了解自己主业在哪儿。去年第一批主业公布前有调查显示,中央企业主营业务达3个以上的占全部央企的56.1%。主营业务太多,业务跨度过大,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也曾多次表示,只有把非主业分离出去,集中有限的资源,真正做到主业突出,资产优良,才能壮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李荣融认为,公布央企主业至少有四大意义:第一,表明了国资委调整的方向;第二,对投资方向将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这个投资包括国外、国内,国内也包括民营和社会资本;第三,企业的工作重点明确了,在主业范围内应该大胆地、努力地把它做好;第四,国资委将把企业的辅业牢牢管住,主业应该放给它去做。
可以肯定,随着主业的明确,中央企业在资金的分配上将更能体现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而且,随着主辅分离工作的推进,央企的历史包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这些利好因素必然有利于央企做大做强,提高社会贡献率。
辅业改制任务繁重
统计显示,在中央企业超过8万亿的资产中,有8.1%的资产都属于辅业资产;1000万中央企业的现有职工中,有近三分之一属于辅业单位职工。因此,分离辅业、辅业改制的任务相当艰巨。
关于人的问题,李荣融表示,分流安置不是简单地把富余人员养起来,而是要变“养人”的机制为发展的机制,为富余人员创造就业机会和发展条件,使分离后的辅业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关于辅业资产,邵宁多次强调,辅业改制特别要注意在改制内容和程序上合法合规。
10月10日,也就是第三批央企主业名单公布当日,国务院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着重强调了辅业改制过程中,辅业改制单位净资产进行各项支付和预留后的剩余部分向参与改制的管理层转让的,管理层不得参与资产转让方案的制定以及与此相关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底价确定等重大事项。
《通知》对容易出问题的管理层收购做了严格具体的规定,比如,规定管理层不得以各种名义低价出售、无偿转让国有资产;管理层应当与其他拟受让方平等竞买,并提供其受让资金来源的相关证明,不得向改制企业及主体国有企业借款,不得以这些企业的资产为管理层融资提供保证、抵押、质押、贴现等;管理层要取得改制企业绝对控股权的,国有产权转让应进入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选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并在公开国有产权转让信息时对有关事项进行详尽披露。此外,该《通知》还对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中涉及的产权归属、职工经济补偿、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对管理层收购,李荣融曾一针见血地表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比较集中的问题就是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收购当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卖自买”。因为要“自买”,所以要千方百计把国有资产价格压低,由此产生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因此,要规范资产转让交易方式,有条件的要尽量做到进场交易。
产权转让打破区域限制
就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第三批中央企业主业名单的当日,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内大型区域产权市场之间的首次“牵手”表明,随着央企主业明确,主辅分离势必提速,中央企业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将会成为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这两家机构都是国务院国资委指定的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试点机构。据了解,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是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理事长单位,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是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理事长单位,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年内有望实现南北两个机构的信息网站对接,达到异地信息同步发布。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主任高峦表示,根据双方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深入发掘可以利用双方资源和优势的合作项目,以项目联动为途径,为进一步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活动迈出了积极的一大步。据了解,全国70%的国有资产在我国北方地区,而南方的民营资本又非常活跃,外资进入相对较早,因此,实现南北市场对接,将有力地促进南北最有活力的18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合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更大范围实现重组,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记者 赵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