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暖民心
目前,威海市已经把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范围从“4050”扩大到“3545”,现在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7%。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农村每人每年800元。为了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机关工作人员每年每人拿出一个月的工资设立了救助基金。
威海市每年都确定一批为群众办的实事,今年确定了62个总投资上千万元的重点便民利民项目 。威海市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凡行政可以干预的市场行为,首先要考虑普通百姓的利益。为解决建筑企业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威海市出台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工程要开工先交保证金。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广大群众的利益。威海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受到山东省政府表彰,体系日臻完善,从市到各区、镇、街道、社区,都有专人负责;城镇企业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7%以上,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已达到72%;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在全市推开;城市改造拆迁安置也形成了规范的机制。
民政部门大力实施“慈善助学”“夕阳扶老”“大病救助”“明天计划”“情暖万家”“便民工程”六大慈善救助项目,“慈善救助超市”已发展到20家,近2000名特困家庭的孩子得到救助上学。威海市还对全市64个敬老院进行改扩建,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
以公正顺民心
近几年,威海市每一项政策的出台,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把能否公平公正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对农村农民的歧视曾经是社会不公正的突出表现,威海市下决心出台了“六个取消”:取消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就业条件的区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准入制度;取消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的限制,形成统一的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城乡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取消城镇用人单位对农村劳动力分行业、分工种的管理限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取消“临时工”“农民工”“外来劳务工”的身份界限,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在用工、分配和社会保险等政策上一视同仁;取消户口性质的就业限制,实行劳动者凭技能和本领就业的市场竞争机制;取消使用农村劳动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只需备案,不需审批。
目前,威海市的处级干部近80%实现了公开竞争。威海市所属乳山市从去年开始,所的科级干部普遍实行推选制,让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无记名投票推选某一部门的负责人。威海市政府部门的物资采购、土地的拍卖、建筑项目的发包等,全部实行招投标,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
近几年,随着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最适合人类居住品牌的叫响、连续两届人居节的成功举办,威海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普通市民住房的改善成为影响社会和谐氛围的一大因素。为此,威海市专门制定了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办法,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速度,保证低收入阶层居者有其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