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政府与百姓的心意相通,让市民尽享公共服务成果,是大连市探索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多年来,大连市坚持“以创促建、重在建设、惠及百姓”的原则,突出以经济调节为主的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及制度性公共服务,让市民在文明城市的发展中得到实惠。
大连作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经济发展速度一直走在东北地区的前列。2004年,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比中位列第七。市委、市政府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就要和民意相通,让市民从中切实得到实惠。基于这种理念,大连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也是基于这种理念,大连把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自2001年起实施农村大开发战略,财政用于扶持农业的资金达到30多亿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农村的发展速度已经开始紧随城市的脚步,一个城乡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大连市还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村卫生、科技、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去年,市里一次性投入3.6亿元,用于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和农村高中扩建,彻底解决了困扰全市多年的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高中校舍焕然一新。
构建全社会统一的保障体系,解决城市发展和市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所有的社会成员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和产品,是大连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近10年的努力,全市已建立起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和由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医疗、教育、住房、供暖、社会援助等内容组成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财政资金重点向城市的困难群众倾斜。从2000年至2004年,大连市平均每年财政投入2.2亿元用于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及救济,截至目前已累计救助11.8万人,其中,城市9.4万人,农村2.4万人。今年,大连还将建经济适用房50万平方米,为“双特困”家庭提供救助。除此以外,在市民的吃水问题、行路问题等方面,只要发现苗头,就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千方百计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
提供透明高效、公正廉明的政务环境是大连市委、市政府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大连市是全国最早进行行政改革的城市之一。从2002年开始,市政府对企事业和市民反映最集中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整顿。其中,行政审批事项由2001年的1309项减至现在的277项。针对群众反映的“乱收费”问题,市政府痛下决心,从根本上治理。2004年,市政府专门安排1.5亿元,用于行政性收费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性付出,破解一直以来存在的“收费养人”、“收费行政”的症结。针对行政处罚随意性大的问题,对罚款标准逐一细化,明确标准,统一尺度,规范裁量权,避免个别执法人员的谋私行为。从2002年起,全市党政机关还开展了“开门评议”活动,并将这项活动向末梢延伸,由服务对象为机关处室和公务员打分,将公务员的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记者 李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