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海南走区域经济合作新路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7日   来源:经济日报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但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制约了海南经济的发展。海南必须突破通道瓶颈,与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解放思想促发展

    海南把加快发展、打破瓶颈制约、寻求经济合作的目光投向了“长三角”、“珠三角”。去年6月,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海南大特区和“长三角”、“珠三角”大都市之间展开“双大互动”,意在使海南借助“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合作平台融入更广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当中。为此,海南省委书记汪啸风、省长卫留成带领省党政考察团和经贸考察团,继走访“泛珠三角”之后又到上海、江苏、浙江学习取经。一路走来,浦东的务实精神、苏州工业园的“招商、亲商、安商”做法、浙江义乌以商兴市、贸工联动的经验,让海南的干部看到了差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考察期间,海南省政府在上海举办了2005(上海)海南省介绍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苏州举行了琼苏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座谈会、在浙江举办了企业家座谈会。

    海南干部从“长三角”学到了“遇到矛盾想发展、遇到争论想发展”的观念、学到了“做好经济结构调整文章”的思路、学到了“亲商、富商、安商”的作风。海南干部从杭州市100天还西湖原貌现象得到了“正确决策坚决执行”的启示;从浙江义乌和江苏华西村“先天条件不决定发展”现象中得到了“利用一切可能发展经济”的启示;从“长三角”干部“真有水平”现象中得到了“建立学习型城市”的启示;从上海“一旦承诺肯定会做到”的现象中得到了培养“契约精神”的启示。 

    抓住机遇求发展 

    近两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其中上海近年来在海南投资的项目已有19个,共投入资金83亿元人民币,其中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3个。据海南省招商办介绍,沪企投资海南的特点是大手笔,为支持博鳌亚洲论坛建设,中远集团自2004年4月起全面介入博鳌开发,共投入30多亿元资金,圆满地完成了博鳌一期工程。今年5月,中远集团与海南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00亿元与海南在港口、物流、航运、修船、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等5个项目上开展全面合作。上海家化集团相继在三亚亚龙湾投资建设五星级三亚万豪大酒店,在三亚海棠湾计划投资百亿元建设“海棠湾国际新城”项目。上海金茂(集团)在三亚投资兴建了五星级的金茂三亚丽嘉酒店。 

    据海南省浙江商会统计,目前已有十万浙商在海南挖掘商机,截至目前,投资海南的浙江企业已近万家,注册资本达到百亿元,实际投资运作的资金更是高达300多亿元。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浙江大企业、大集团如中国广厦集团、娃哈哈集团、耀江集团、华立集团、万向集团、吉利集团等也先后进驻海南。以生产汽车为主的吉利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三亚兴建了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并开发三亚著名旅游区落笔洞文化旅游项目。作为海口与义乌两地的市长项目、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已进军海口,在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强大专业背景并结合当地消费习惯的基础上,在海口投资建成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南洋批发城”,一批浙商正在致力于义乌模式在海南的推广。

    转变机制为发展 

    当“长三角”、“珠三角”的投资者纷纷来海南投资创业的时候,投资环境就成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能否做到让投资者安心、放心、舒心,就成为招商引资活动成败的关键。过去海南的投资环境曾经引起过投资者的诸多不满和非议,为此海南把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机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海南省省长卫留成强调:“各级政府部门的首要职能就是为投资者服务”。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投资环境投诉中心”,各市县也成立了为外来投资者服务的专门机构。 

    记者近日在三亚采访时发现,不足10个月的时间,15幢学院大楼拔地而起,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成为当年设计、当年动工、当年开学的三亚市第一所本科院校,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吉利速度”。学校投资方吉利集团属下的海南落笔洞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霍效峰对记者说:“这样的速度如果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单靠投资者是创造不出来的。” 

    近日,海南省委书记汪啸风就海南开展“双大互动”活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长三角”、“珠三角”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海南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没有发展,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的成果。 (记者 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