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曲志红)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部署的“2005年全国少年儿童图书质量专项检查”日前结束,在抽查的721册少儿图书中,属于不合格产品的有86册,不合格率达11.9%。
今年是《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修订)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从今年3月起正式施行。新闻出版总署再次开展了图书质量专项检查,重点确定为少儿图书的出版质量。在这次历时5个月的检查中,共抽查30个省市区和中央部委的相关出版社185家,检查的范围是2004年出版的新书,重点为文字类和图画类图书。
据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检查结果看,文字为主的图书虽然文字较多,但质量明显好于图画图书,合格率较高。从总体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英语的音标、汉语拼音注音及标点等错误,图书内容出现漏段、漏句,有些图书的故事不连贯,在生活常识类方面存在知识性差错等现象。
3.67亿未成年人是我国最大的读者群,目前我国有30多家少儿专业出版社,另外非少儿专业出版社中还有130家设有儿童读物编辑室。每年出版近万种少儿读物,年总印数近6亿册。
有关专家认为,现在少儿图书出版中出现的粗制滥造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单纯追求出版利润、盲目加大编辑人员的工作量,而对编辑队伍的业务培训又不到位,尤其是缺乏对编校工作的重视。
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表示,将对本次少儿图书质量检查情况进行专题会诊,并制定今后的管理措施。尤其对那些连续3年在图书质量检查中差错率较高的出版社要进行整顿教育。另外,对各地检查出的不合格图书,将要求各地依法进行查处,对于个别问题严重又屡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出版社,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明令其今后不得出版辞书、教辅及少儿类专业性较强的图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