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人才流动单向输出变为良性流动为东北振兴添活力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0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哈尔滨11月10日电(记者齐海山、孙英威、任鹏飞) 国家振兴东北的政策变成了“东北发展的机遇”。人才、技术力量的流动渐渐由东北单向输出变成了良性流动。南北互动交流,给东北地区“壮”了筋骨、活了血液。

   作为共和国重工业的“长子”,东北老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科教优势明显,积累了大工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培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东北地区还集中了一批全国一流的科研院所,形成了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科类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据统计,东三省有普通高等院校154所,占全国的11.3%,本科院校78所,占全国的12.4%,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10万人,约占全国10%。50多年来,东北地区不仅培养了大批各类人才,而且还源源不断地为全国各地和各条战线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东北三省是人才大省,但不是人才强省,所以高等院校多、科研院所多只能说明东北地区是一个人才、技术‘加工车间’,然而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却都‘东南飞’了。要实现东北振兴,人才振兴首当其冲,东三省应该研究如何通过转变机制把飞走的‘老孔雀’招回来,更要留住新生技术力量。”长春市一位专家说。

  目前,东北三省已经逐步形成区域内的人才、技术力量协作机制,给东北振兴破除“省际壁垒”。今年初,由东北三省科技厅及长春等中心城市科技部门成立的“东北技术转移联盟”,可以实现东北地区优质科技资源的综合集成和高效配置。

   《吉林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称:“加强同辽黑两省及内蒙古东部的区域合作,注重产业合理分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合作,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一体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在强化内部人才顺畅流通的同时,东北振兴巨大的创业机遇吸引了一批“新东北人”逐渐在东北扎根发芽。东北三省与长三角地区人事部门于今年3月在哈尔滨市签署了《“东三省”与“长三角”人才开发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人才开发由地缘性区域合作向跨区域战略性合作迈进。这一合作发挥了两个地区在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有利于进一步盘活现有人才资源,促进人才资源共享。

   “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战略逐渐在东北振兴中发挥作用。今年初,国家选派的近百名干部被充实到东北第一线,经过一年的“冲锋陷阵”,他们已经成为东北振兴队伍中的“精兵强将”。吉林省委组织部农村处杨志宏介绍说,从2002年以来吉林省各地已经选派833名基层干部到省外挂职锻炼,另外大批基层干部被组织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