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海的反应将更快、底气也更足。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上海市实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将近尾声,投资约15亿元的疾病防控网、医疗救治网撑起整个公共卫生体系,更好地护卫上海“健康”。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令公共卫生一跃成为城市软环境建设的关键词。一张连贯19个区(县)卫生局、横跨15个市级卫生专业机构的疾病防控网络,经受了“非典”的严峻考验。“非典”离去,上海有关部门经过深入调研、思考,推出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眼长远,从软件、硬件等诸多方面,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
多少年了,上海市政府重大建设项目“一号工程”都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去年的“一号工程”却让给了“公共卫生体系主体工程”,使疾病防控应急网络建设的地位更加突出。其背后所凸现的,正是上海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平衡发展的主导脉络。
“一号工程”尽现“一号速度”:位于金山区山阳镇的市公共卫生中心,从动土到正式启用不过短短14个月;发挥总指挥功能的市疾控中心新实验楼,完成所有配置与搬迁工作仅16个月;同步配套的应急实验室,年底将完成政府采购招标。
市公共卫生中心专家张永信,向记者描绘了上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线路图”:情况一旦出现,已经成形的主体工程将与应急通讯网火速联动;市公共卫生中心负责临床诊治与研究;市疾控中心发布应急预告、警示,各部门协调一致,在第一时间为城市筑起坚固的“保护层”。平常时刻,这些机构在疾病预防方面也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
上海公共卫生体系的另一部分———医疗救治网络更加硬朗。传染病防治能力大幅升级:市六、瑞金、曙光三家市级医院已完成传染科建设,13所市级医院传染病专用门诊已立项,南汇、奉贤、黄浦等区级传染病医院建设也已启动。急救服务能力更强:市急救中心增配车辆,浦东、嘉定、松江三区已新建医疗急救项目,年内各区县医疗急救站还将新增设备、车辆与通讯调度指挥系统,心脏、急性创伤、脑外伤、烧伤……六大专科急救中心全面进入政府采购招标阶段,启用后可有效提升诊治能力。社区卫生网络更加健全:中心城区9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郊区(县)11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保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就医,为群众防病控病夯实基础。
据透露,截至今年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已完成36个项目。至今年年底,还将有32个项目竣工,郊区24家、中心城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