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通过深挖自身潜力,整合已有资源,以引进为手段,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统计显示,普陀区近年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快速增长,2004年实现增加值65.32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普陀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成为普陀的一大亮点。据上海市科委的统计,在上海市民营科技企业排名中,普陀的民营科技户数列第二名,资产总额列第一名,总收入列第二名,总利润列第一名,总税收列第一名。复星集团、华明电力、金叶包装等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普陀下一步实施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
但是,民营科技企业尚处在起步阶段,自主创新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对此,普陀区推出了四大举措。
首先,普陀围绕上海“科教兴市”战略推出了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并积极探索政府扶持资金的灵活机制,为企业争取到各类科技扶持基金超过1000万元;同时整合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变科技成果等企业上门“迎娶”为科技人员下企业寻找科研课题,形成了良好的知识创新、传播、应用和战略支持体系。
其次,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普陀根据区域特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和都市型工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设计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都市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逐步推出了长风生态商务区、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等企业集群,为实现自主创新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以科技园区和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硬环境。普陀着力打造华东师范大学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上海电子商务创业园、武宁科技园、现代物流信息园和华大科技园,使自主创新建立在园区内的科技力量整合之上;同时重点推进轨道交通线、大中型交通枢纽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网上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资源共享。
第四,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普陀区认为,在推进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政府就是要做企业想做而做不了的。为此,普陀加快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推进社区信息化进程,使信息资源在普陀实现无障碍流通;深入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完善了人事代理、社会保障等人才服务功能,建立了统一、高效、配套的公共人事服务平台;大力推进行业协会建设,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让行业协会与企业中介在自主创新中提供投融资、信息咨询、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服务。
区发改委主任陈敏告诉记者,在自主创新中,政府发挥的是“第一推动力”的作用,政府要为企业实现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外在氛围和各类软硬环境,为企业实现自主创新营造一个外部平台,以社会化的手段引进自主创新机制,以市场化的机制让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真正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吴凯、李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