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1月16日电(记者 姚玉洁)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三的江苏省江阴市,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吞吐量超亿吨、集装箱100万标箱的港口码头。这是记者在“2005长三角国际物流与大通关论坛”上获悉的。
江阴市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在半径200公里范围内有6座机场,高速公路系统发达,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陆联运交通枢纽。按照建设规划,江阴将在原198平方公里主城区的基础上,规划150平方公里的集临港工业、仓储物流和商务贸易等为一体的临港新城。
江阴港定位于接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辐射的支线港。据上海海事大学测算,无锡到上海洋山港的货物经由陆路运输,每集装箱的物流成本比江阴港到洋山港水路运输高出800-1000元。
目前,江阴港共有千吨级以上泊位6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8个,最大泊靠能力5万吨。2004年,江阴港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贸易往来,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近2700万吨,外贸运量520万吨,集装箱5.1万标箱,是江苏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进口钢材集散地和石化产品中转基地。
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表示,冶金业和纺织业在江阴的产业结构中各占30%,亚洲最大的苯乙烯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特钢生产基地和港口机械出口基地均建在江阴。要实现这两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其竞争力,迫切需要现代物流服务的支持。规划中的江阴港除两个集装箱码头,还拟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出口加工区。
按照今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长三角地区将在2010年前形成470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这意味着长三角港口群将承担国内近50%集装箱的吞吐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