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交通部在上海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竣工及10米水深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开通。这标志着长江南京以下430余公里的“水上高速公路”建成,将基本满足目前国际上主力运输船舶第三、第四代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散货船的通航要求,实现了运输的集约化、规模化和航运监管的现代化。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出席了当日上午召开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竣工验收会并作了讲话。
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已按国家批准的建设规模、标准和设计要求建成,工程质量总评优良。翁孟勇表示,二期工程的竣工表明我国在巨型、复杂河口治理和恶劣自然条件下建设深水航道方面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水运工程建设事业。
据介绍,经国务院批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于2002年4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在建设和施工条件远比一期恶劣、总体工程量超过一期一倍的困难条件下,工程建设者们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于今年3月底提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二期工程累计完成导堤、促淤潜堤等整治建筑物66.38公里,航道疏浚挖泥近6000万立方米,形成了一条底宽350至400米、通航水深-10米、总长达74.471公里的深水航道。今年6月16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同时宣布10米水深航道进入试通航,至今经历了多次强台风的考验,保持了安全和稳定,通航保证率达100%。
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从2004年开始,交通部部署长江航道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上海海事局和江苏海事局共同完成了10米水深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的工程建设任务。该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航标工程、疏浚工程、测量工程、船舶定线制和航道配套设施建设等。
在上延工程中,长江航道局配布了福北水道航标,更换了南京至浏河口部分航标,新增大型塔形岸标3座、大型浮标64座;对和畅洲右汊和福南水道实施了疏浚;建设了南京、镇江、扬中、江阴、南通和白茆潮位站,并进行了水下地形测量,增设了维护站点。上海海事局调整了宝山北水道的航标,共新设灯浮 11座,调整3座,撤除两座;在顺直航道中线首次投置了部分黄色分道通航标识,方便了航海人员操作;灯浮全部采用两年免维护技术,使用太阳能蓄电池,不仅减少了污染,也减轻了维护强度。江苏海事局开通了福北水道,在福南、福中、福北合理分配船流,缓解了福南水道通航压力;以关闭南京大胜关水道为契机有选择地撤销了船舶航行警戒区;进一步增加了船舶定线制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了水上服务区的建设,目前已经有23个开始营运,近期还将出台更加完善的管理规定。
翁孟勇指出,长江口航道治理二期工程的建成及10米水深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的开通将促进长三角地区航运的新发展,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沿江港口岸线开发利用的新突破,促进长江口整治工程效益的进一步显现以及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新发展,并为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奠定基础。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通过长江口的船舶达到22004艘次,货运量达到4.8亿吨,比2000年翻了一番。2001年以来,长江口深水航道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了200亿元。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分阶段建设和上延工程的继续实施,上海市、江苏省港口总体布局的岸线资源可形成码头通过能力约15至18亿吨,并促使江苏沿江各港口完成江港向海港的转型。
记者在南京港口集团、南京油运公司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采访中了解到,深水航道大大提高了港航企业的营运效益,同时各港航企业也迫切要求加快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改善海轮进江的通航条件。据悉,今年10月中旬,交通部已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从明年年初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主要通过实施疏浚工程,使长江口航道达到12.5米水深,并努力实现12.5米深水航道逐步向上游延伸。届时,长江口航道将满足第四代集装箱船全天候双向通航和10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通航,同时兼顾第五、第六代大型远洋集装箱船和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