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松花江沿江各地应对水污染 确保人民正常生活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25日   来源:新华网

 松花江沿江各地紧急应对水污染

    新华网哈尔滨11月25日电 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后,松花江沿江各县市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双城市已通知临江、万隆、永胜、杏山等4个沿江乡镇、村屯及临江油田群众禁止饮用松花江水,禁止渔民捕捞松花江内水产品。

    呼兰区为保证沿江5个乡镇生活生产用水安全,组织有关部门对松花江水域进行严密监控,要求在预警期间,严禁捕鱼、打沙、取水,以确保沿江居民、牲畜远离污水。

    宾县各级干部深入到沿江8个乡镇、30多个自然屯进行宣传,组织专人到渔民居住地和渔船上做思想工作,确保渔民停止江上打鱼作业。依兰县成立了紧急指挥部,对松花江流域断面和主要饮用水源地增加监测频次。在污水入境前6小时立即切断松花江水源供应,加大地下水源供应。

    通河县消防部门、有消防车的乡镇和单位已抽调车辆组成热电厂供水车队,以保证电厂不用污染的松花江水为群众供热。

    此外,巴彦县、木兰县和方正县都启动了水源污染应急监测预案,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确保农户不饮用松花江水,不食用松花江鱼,保证沿江农户的安全。(完)

哈尔滨警民携手渡难关

    新华网哈尔滨11月25日电(记者梁书斌)哈尔滨停水后,警方积极行动起来,全力帮扶困难户、五保户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与群众携手共渡难关。

    “买水的钱不够,怎么办?”

    哈尔滨市南岗区卢家街70号贫困户咸平42岁,身有残疾,没有工作,带着两个上学的孩子,生活非常窘迫。23日上午9时,芦家派出所所长郑海涛、教导员吴涵带领社区民警来到咸平家里,给她送来纯净水、方便面、饮料和面包。

    当民警往咸平家搬生活用品时,她的两个孩子刚从外面回来,孩子的小手里紧紧地握着一元钱对妈妈说:“买水的钱不够,怎么办?”咸平搂过两个孩子说:“警察叔叔给咱们送水来了。”咸平的眼睛里泛出点点泪花。

    居住在道外区公益二号楼6楼的居民詹素英体弱多病,膝下又无儿无女,是位长期受派出所照料的“五保户”,詹大娘平时身体不好就很少下楼,这回家里没了水,老人真愁坏了。就在这时,道外公安分局黎华派出所所长潘洪喜、教导员李波带着民警来了,把矿泉水送到老人家中。

    “我老太太83岁了,一停水正犯愁上哪儿去买呢,没想到派出所给我送到家来了,这真是救命水啊!”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警察

    据了解,哈尔滨停水以来,警方已经为特困群众送去1万多箱纯净水和400余吨生活用水,做好事、实事数千件。

    道外公安分局筹集专款6万余元,局长冯少华亲自组织民警去东风水厂“调水”近万公斤,然后组织各派出所购买水桶,对辖区的困难户、五保户和残疾人进行登门救助。11月23日下午,一辆辆满载着纯净水的警用车驶向大街小巷,开往全区的600家五保户、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家中,把25公斤矿泉水送到每家每户,让这些弱势群体都能喝上放心水。

    在停水的困难时期,哈尔滨警方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密切了警民关系。22日下午至24上午,南岗公安分局民警为困难群众送去60余吨生活用水、260桶饮用水、2500瓶矿泉水。松北公安分局购买了200余箱矿泉水分送到50余名特困群众家中。呼兰公安分局组织消防车辆11次,为群众送洁净水100余吨。(完)

 哈尔滨开展对口支援和帮困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用水

    新华网哈尔滨11月25日电(记者高增双)记者从哈尔滨市有关部门获悉,25日,哈尔滨市在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中,启动对口支援和帮困活动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给城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居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保证供热企业生产用水,保证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用水。

    据介绍,本次对口支援和帮困活动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哈尔滨市未受水体污染影响的区、县(市)对口支援受水体污染事件影响的城区;市直单位对口支援受水体污染事件影响的城市社区;党员干部帮助城区的特困群众。

    据了解,对口支援和帮困活动以为受水体污染事件影响的城区供热企业提供水源,为特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为主,参加对口支援和帮困活动的区、县(市)和各单位,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动员和组织党员干部,针对水体污染引发的群众吃水难、供热企业用水短缺等突出问题,积极提供运力、人员、资金、物资和技术等支持,帮助对口地区、单位和特困群众解决面临的最紧迫的实际困难。

    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王颖在25日早晨的动员大会上说,这次由于松花江水体污染,近400万人口的城市一声令下几天停水,在哈尔滨市历史上,以至于在全国都很罕见。对这样的事件,全市都要沉着应对、科学应对、有序应对、依靠群众应对,只要同心同德,没有打不胜的仗。要通过开展对口支援和帮困活动,形成强大的社会关爱网,把水污染给群众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降到最小,树立良好的哈尔滨城市形象。(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