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1月28日电(记者訾红旗)河南省农调队近日对河南省2100多个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等综合实力的调查显示,安阳县水冶镇、巩义市竹林镇、中牟县城关镇等前100名乡镇,其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居民存款余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已占到全省乡镇的1/5以上,成为河南农村经济的领跑者。
据了解,百强乡镇行政区域面积仅占河南省全部乡镇区域面积的2.7%,人口占全部乡镇的7.1%;但其经济总量却占全部乡镇的20.6%,财政收入占2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20.5%。2004年,平均每个百强乡镇实现财政收入1493万元,同比增长21.4%,是全省乡镇平均水平的4.1倍;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59元,同比增长21.7%,是全省乡镇居民储蓄水平的3.2倍。
“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大,百强乡镇大都企业集中、发展快,吸纳劳动力能力强。河南省农调队副队长刘召勇说,2004年河南省生产总值最高的巩义市回郭镇的生产总值为22.7亿元,仅相当于江苏昆山市玉山镇的26%;河南省财政收入最高的新乡县七里营镇的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广东东莞市虎门镇的3.8%。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红军提出发展“镇域经济”的概念。他说,对于人口将近一个亿、农民占70%的大省来说,更应该以发展小城镇建设为重点,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突出发展农村小城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良性发展。小城镇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的理想场所,又是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的中间纽带,也是农副产品交易、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增值的集散地,在实现中原崛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河南经济总量中县域经济占70%,镇域经济又占县域经济的6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