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广东南澳严堵污染项目发展生态产业带来长远效益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01日   来源:人民日报

    踏上广东省惟一的海岛县———南澳县的土地,看到的是蓝天碧水、果园林海,听到的是啾啾鸟鸣,呼吸到的是清新空气。这个面积110余平方公里的海岛森林覆盖率为72.8%,绿化率高达95.3%。多年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为南澳带来了新的“财富”:去年,南澳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4A级旅游区。

  海岛拒绝污染项目

  南澳陆地资源不足,人口容量小,发展空间有一定的限度。在确立发展思路中,全县响亮提出:“吃生态饭,造子孙福”。

  去年5月,一个工业硫酸建设项目被拒绝了。就在去年,多个想利用龙须菜提取琼脂的加工项目,都被婉拒。南澳县招商中心主任柯汉雄说,经济基础薄弱的南澳,很需要项目落户,但绝不是“来者不拒”。南澳地方生态保护和建设标准比国家标准更严格,并且把好“进口关”,对不利于生态保护的经济项目,不管效益多高,一律拒绝上岛,县环保局局长柯木松介绍说。

  项目上岛的“门槛”提高了,短期经济利益会受到一些损失,但绿水青山正在成为南澳的“聚宝盆”。以旅游业为例,去年旅游总收入1.7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9%。

  生态农业形成规模

  南澳生态养殖业已颇具规模,建成全国最大的县级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广东最大的藻类养殖基地。目前,全县海水养殖面积达4万多亩,养殖品种近百种。其中,白沙湾太平洋牡蛎和竹栖湾华贵节孔扇贝两个养殖基地通过广东省无公害海水养殖产地认定。

  上世纪80年代,南澳刚开始发展海产品养殖业时曾使海洋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局部赤潮发生。近年来,南澳坚持控制养殖密度,探索鱼、贝、藻类混养,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之路,形成良性循环。自1997年以来,南澳海域再没有发生赤潮。

  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南澳发展生态农业的另一特色。目前,全县茶果种植面积2.3万亩,后宅蔬菜、云澳金薯等8个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农业部认证。

  建设亚洲最大海岛风电场

  南澳位于台湾海峡喇叭口西南端,素有“风县”之称,这里年平均风速每秒8.44米,为南澳发展风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南澳从1988年就开始风电场建设,截至目前总投资5亿多元,共装机132台,总装机容量54.33兆瓦,一年可发电1.4亿千瓦时,相比火力发电可节约5600吨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00多吨。

  随着风电发展渐入佳境,南澳成为亚洲最大的海岛风电场。今年1至10月,南澳风电项目共创产值494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0%;创税收362万元,占税收总收入的27%。

  记者感言

  2001年,南澳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当初,一些干部群众还心存疑虑和模糊认识:是不是经济发展不行了,才来搞“生态岛”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南澳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4A级旅游区,经济社会均有长足发展。事实证明,生态保护和建设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态效益,也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更能带来长远效益。

  如今,在南澳采访,无论是党政领导,还是渔民农民,都表达了这样的共同心声:建设“生态岛”,符合南澳实际,应该坚持走下去。有了这样的共识,南澳的“生态岛”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侯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