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队员走上“南极大学”讲堂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04日   来源:新华网

    

    2005年12月4日 “雪龙”船上读“大学” 这是“雪龙”船上的“南极大学”正在上课(12月2日摄)。 在过去的10天里,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很多队员下午都去“南极大学”听课。这个在“雪龙”船往返南极途中开课的“大学”,采取队员自愿报名讲课、自愿听课的方式进行,大家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这种方式旨在增加队员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为平淡的海上生活增添一些多彩的元素。 新华社记者 张宗堂 摄

 这是科考队员正在认真听课(12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宗堂 摄

这是“南极大学”在举办开学典礼(11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宗堂 摄

    新华网“雪龙”船12月4日电(记者张宗堂)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在过去的10天里,似乎又回到了大学校园。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每天下午2时至5时,都会去“南极大学”的课堂听课。

    这个在“雪龙”船往返南极途中开课的“大学”,采取队员自愿报名讲课、自愿听课的方式进行,队员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南极大学”旨在增加队员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为平淡的海上生活增加一些多彩的元素。

    “雪龙”船这次前往中山站途中的课程截至3日结束,共有近30名考察队队员走上“南极大学”的讲堂。由于船从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起航后,很快将进入西风带,届时船体摇晃会很厉害。因此,剩余的课程将在返航途中继续进行。

    南极陨石的科考意义、格罗夫山综合地质考察、创伤处理、同位素化学、港口工程知识……由于队员们来自不同的部门、从事不同的职业,授课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而授课老师普遍具有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称,大多在某一领域拥有专长,这些也让“南极大学”的授课质量得以保证。

    尽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但每一位前来上课的“老师”都认真准备,很多人还采用投影仪教学方式以增强授课效果。主张辩论的课堂氛围也不时促使大家就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激烈交锋。不少队员对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如此多的信息而感到满意,并对今后的课程充满期待。

    为了让考察队队员更加充分地了解南极科考的相关知识,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和任务执行能力,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魏文良“突发奇想”,“创办”了这所“大学”。“南极大学”采取学分制,每一课时为一个学分,课程全部结束后,学分达到32分的队员将获得由校长签名的毕业证书。第22次南极科考队队员是这所学校“招收”的第三批学生。(完)

 
 
 相关链接
· 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雪龙”船进入南半球
· “雪龙”船跨过赤道 队员欢庆进入南半球
· 我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雪龙”号启航
· 南极科考队对全球海温最高海区展开研究
· “雪龙”船上的衣、食、住、娱
· “雪龙”船驶出中国领海考察队员夜间巡逻防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