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达标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刘铮)根据抽查汇总结果,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填报差错率为4.9‰,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记者6日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通过采取分层随机等距整群抽样方法,对约3‰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约1.1‰的个体经营户的数据质量进行了抽查,得出这一结果。
作为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数据质量是经济普查的生命。国家统计局在普查之初就一再强调,依法保证普查机构和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职权不受侵犯,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同时,建立健全数据质量控制的岗位责任制。
国家统计局还组建了31个数据质量抽查组,负责各省份数据质量的交叉抽查工作。
经国务院批准,原先的工业、第三产业、基本单位三项普查合在一起,再加上建筑业普查内容,统称为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完)
全国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均超过1.5亿人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刘羊旸、刘铮)6日发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到2004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为15463.8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15419.0万人。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说,到2004年末,全国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为30882.8万人。在就业人员中,单位就业人员21460.4万人,占69.5%;个体经营人员9422.4万人,占30.5%。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占36.7%。
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制造业占39.1%;建筑业占13.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9%;教育占7.1%;批发和零售业占6.4%。
在单位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分别占0.7%、8.0%、15.7%、33.6%和42.0%。在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中,具有高级、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分别占9.5%、36.9%和53.6%。(完)
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私企数量上升近五成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 刘铮)6日发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98.2万个私营企业,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同口径数据比较,增长49.7%。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说,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共19.2万个,与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同口径数据相比,下降48.2%;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45.6万个,下降46.9%。
与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同口径数据相比,全国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共40.6万个,增长35.2%;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15.2万个,增长9.6%。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国有企业数量占单位数的5.5%,集体企业占10.5%,私营企业占61.0%,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10.6%,股份有限公司占1.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3%,外商投资企业占2.4%。
为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我国于2004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完)
经济普查:个人资本占全国企业实收资本近三成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刘铮)6日发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国第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收资本总额中,个人资本占28%、港澳台资本占7.3%、外商资本占8.7%。
国家资本占全国第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收资本总额的48.1%,集体资本占7.9%。
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25万个第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收资本(企业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总额为18.2万亿元。
经国务院批准,原先的工业、第三产业、基本单位三项普查合在一起,再加上建筑业普查内容,统称为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