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西部(昆明)文化产业博览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8日在昆明举行,西部各省区市的有关领导和嘉宾出席了论坛,11省区和文化部代表作了专题发言。
本场论坛是由国家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承办的。论坛主题是“崛起的西部文化产业”。这是一场具有较高规格、较高水准和较高权威性的文化产业论坛,旨在以此次“西部文博会”为契机,西部12省区市的领导在一起共同交流和探讨西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新思路、新举措,寻求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西部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模式,让西部文化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出席论坛的12省区市领导和嘉宾有:国家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云南省委副书记、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丹增,宁夏回族自治区代表团团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今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团团长、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青海省代表团团长、副省长邓本太,西藏自治区代表团团长、副主席尼玛次仁,贵州省代表团团长、副省长吴嘉甫,云南省政府省长助理汤黎路,甘肃省代表团团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孙公平,四川省代表团团长、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保明,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团团长、区政府副秘书长宋晓天,陕西省代表团副团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庄长兴,重庆市代表团团长、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游贤勇,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团长、文化厅副厅长明锐,以及部分来自清华大学、上海国际艺术中心、南开大学、云南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西部12省区市代表团成员和企业界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共260多人。
丹增在论坛上作了题为《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道路》的发言,他说: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究竟如何发展,如何选择更加适合西部实际的发展道路,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我们尝试提出一些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一是政府促动之路。要把文化产业培育为新的支柱产业,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尤其在市场机制作用不明显的时候,政府的作用更是必不可少。西部省区市各级政府应该大胆探索新的形势下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通过政策制定、项目引导、业务指导、投资导向等各种法律和经济手段,集合各方力量,全面提升当地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是项目牵动之路。透过文化产业纷繁复杂的表象,我们发现文化产业实质上是由一个个具体项目累加而成的,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基本载体,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最便捷、最有效的切入点。要动员各方面力量,统一规划、科学论证,建立若干文化产业项目库,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的运作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品牌带动之路。通过维护、创立、发展文化品牌,可以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资本聚集、规模放大、品质提升、消费导向、产业示范、利润增值等多重效应。走品牌带动之路,首先是发掘和重塑现有的著名文化品牌,如古丝绸之路、兵马俑、九寨沟、三峡、古格故国、莫高窟、香格里拉、丽江古城等等,对文化品牌的重塑,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发展过程,而且还可以派生出许多新兴的发展领域;其次是要树立品牌意识,开发和推广创新型文化品牌,用品牌吸附资本,开拓市场,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四是要走会展驱动之路。我们应该看到,会展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它自身的壮大,而且能有效地驱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构建一个宽阔的平台。西部地区应发挥气候、自然条件以及区位优势,大力开展各类会展节庆活动,运用市场机制发展各类会展业,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质量。
五是要走人才推动之路。每一件文化产品的生产,都毫无例外地凝聚着文化艺术人才的心血和灵感;每一次文化产品消费,都是一次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潜在的心灵沟通与交流。这一特殊的规律,决定了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有着格外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现和使用好人才,就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劲的推动力。走人才推动之路,基础是发现和培养人才,关键是使用好人才。
接下来,来自11省区市的代表们相继作了专题发言,余今晓的发言题目为《以文化促经济 以经济促发展》,库热西·买合苏提的发言题目为《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实施新疆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邓本太的发言题目为《开发特色文化资源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尼玛次仁的发言题目为《关于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考》,吴嘉甫的发言题目为《提升文化内涵 走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定位探索》。(熊玲 万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