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冬衣、一床床棉被、一笔笔捐款———
全市各捐助点爱心涌动
市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带头,党员群众纷纷捐款捐物
12月13日,上海市177家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里温暖如春,党员群众纷至沓来,捐上凝结着深情厚意的一件件冬衣、一床床棉被、一笔笔捐款,帮助困难群众过冬。
捐款捐物,帮助困难群众,各级领导干部先行。近日,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相继成立经常性社会捐赠接收点,市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身体力行,带头捐款捐物,表达他们对困难群众的亲切关怀。
把温暖送给困难群众,全市社会捐助点处处可见共产党员的身影。昨天一早,浦东新区金杨四居委的老共产党员邱广金提着大包小包,又一次踏进金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社会捐赠点大门,工作人员已经记不清这是老人第几次来捐赠了,邱老伯常说,“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能光想着自己,也要为困难群众多想想,他们有难,我们一定要帮。”不仅如此,他还动员子女把家中多余的衣物捐赠给困难群众。
普陀区长寿社区的经常性社会捐助点摆出了一批“共产党员捐赠专柜”,普陀区检察院党支部、长寿路派出所党支部等 20多个党支部的党员干部争相献爱心,仅捐款就已达 3万多元。
共产党员解囊帮困,广大群众也纷纷响应。家住丰庄的严明老妈妈用家中零碎毛线精心编织了四件毛背心,大老远坐车送到经常性社会捐赠点,她说,“今年天冷得早,我编织了几件毛背心,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困难群众穿在身上,总可以御点寒。”静安区居民叶凡不仅自己捐出了许多衣服,还热心地用自行车分几批把周围邻居捐赠的 5麻袋衣物送到了捐赠点。“党员带头献爱心,我们群众也不能落后。”昨天,上海佳盛服装厂特地向长寿社区的经常性社会捐助点捐来了 1200多件新衣服。
党员群众捐赠到各个经常性社会捐助点的衣被和钱款,通过爱心慈善超市,第一时间送抵困难群众手中。
江浦街道重残无业盲人老周拿着街道发放的爱心券,从慈善超市免费选购了一套棉毛衫裤。老周腰不好、畏寒,正当他为如何过冬发愁之际,居委会干部送来了爱心券。入冬以来,江浦街道爱心慈善超市已经发放了 100多张爱心券,还特地准备了热水袋等过冬物品,满足老人过冬的需求。
市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 2005年 11月底,全市 177家经常性社会捐助点今年已汇集衣物 50.76万件,比 2004年增长 195.9%;已向云南、江西等灾区发送救灾衣物 84吨,合计衣被 43万件。(记者 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