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2月14日为止,福建省今年投入的1.9亿元移民解困增收资金,已解决6万多人的饮水难和15万人的行路难问题,使全省100多万移民人均增加收入300元。
福建的库区移民超过100万人,过去大多数被安置到边远和贫困山区,行路难、饮水难成为影响移民生活的主要问题。截至去年底,福建省库区移民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近10万人,836个移民小组所在地不通机耕道,有25.4万人饮水困难。
今年以来,福建水电站库区移民开发局实施移民解困增收工程。工程包括五大子工程,投资1.5亿元安排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工程199项;投资3500万元安排饮水工程123项;投入后期扶持资金5000万元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此外,还投入250万元用于移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把移民培训、就业、增收三者结合起来。截至今年11月底,上述任务基本完成。
为了促进移民增收,福建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坚持从库区实际出发,立足库区资源优势,培育库区特色产业项目。闽清等库区扶持生产食用菌专用房项目、麻鸡产业化工程、网箱养鱼示范基地等。全省各库区还引导移民沿库岸、国道边、房前屋后种植绿麻竹5.15万亩。古田库区的黄田镇扶持移民发展绿麻竹特色产业。利用水面资源发展网箱养鱼,也已成为福建库区移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福建还为移民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库区移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水口库区扶持的长富乳业集团、三山钢铁等企业,转移出移民劳动力8000多人,还带动了库区养殖业、种植业和运输业的发展。沙县库区积极发展工业区,安置移民劳动力980多人。全省库区通过项目实施,仅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就安置劳动力8万多人。(记者蔡小伟)